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路加福音6:17-36成為至高上帝的兒女

成為至高上帝的兒女
路加福音6:17-36
2018.3.25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6:1-16,作者路加先記載耶穌的教導,然後記載耶穌的運用。

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也是這種模式。先是教導,接著是運用。

一、對耶穌基督的渴望(6:17-19)
路加福音6:20-26「平原寶訓」
馬太福音5:1-12「山上寶訓」

群眾渴慕耶穌有二個目的:聽耶穌講道、肉體得醫治。
群眾深信從耶穌基督身上「有能力」發出可以治好病人。

二、為了人子的緣故(6:20-26)
三種有福的人:貧窮、飢餓、哭泣。

第廿二節「為了人子的緣故」是重點。

40「誰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差我來的那一位。41 為了某人是上帝的使者而接待他的,一定會分享使者所得的獎賞;為了某人是義人而接待他的,也一定會分享義人的獎賞。42 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是誰,就算拿一杯冷水給門徒中最微小的一個喝,只因那個人是我的門徒,一定會得到獎賞。」(馬太福音10:40-42)

三項災禍的警告:富有、飽足、歡笑。

三、我告訴你們(6:27-36)
第廿七節和合本譯為「你們這聽道的人」。
馬太福音5:38-48特別說「你們聽過有這樣的教訓」。

門徒不是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是願意為了福音、為了基督而付上代價。

遇到衝突或糾紛時,要「以善待惡」,對人有度量來化解衝突。

基督徒「成為至高上帝的兒女」,為甚麼要有這樣的品德?

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在傳福音的工作上,必須有甘願承受迫害、凌辱的心理準備。

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撒馬利亞各處。(使徒行傳8:1)

上帝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使徒行傳12:24)

二、學習將眼光放在上帝。
眼光放在地上,就失去天上的祝福。若將眼光放在天上,就得積財寶在天。

不只這樣,我更把萬事看作虧損的,因為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他,我損失了一切,當作垃圾,為要贏得基督。(腓立比書3:8)

問題討論:
1.耶穌說「為了人子的緣故」而貧窮、飢餓、哭泣是有福的,我們可以為人子的緣故做些什麼事來榮耀上帝?
2.我們如何實踐耶穌的愛與非暴力抗爭的精神?
3.我們「成為至高上帝的兒女」,如何活出上帝的仁慈與完全?

講道篇

成為至高上帝的兒女
路加福音6:17-36
今日是棕樹主日,是受難週的開始,即耶穌為完成上帝的旨意,以及應驗先知之預言,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前,群眾手持棕樹枝夾道歡迎,同時將之鋪於地上,迎接主耶穌進城的主日。耶穌與底層人民同在,關心被束縛者的解放,為使人得著救贖,因此耶穌道成肉身,最後被釘十字架,上帝親自以無罪來救贖全部有罪世人。
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正是耶穌道成肉身在世的工作。在讀第五章時,我們說到上帝國已經在耶穌的宣教事工中臨在世間,但是尚未完全,直到耶穌基督再來時才會完全。另外,從耶穌強調他來的目的是為了傳上帝國的福音,而不是到四處醫治人肉體的病痛。
接著耶穌在稅關呼召利未,這位眾人厭惡稅吏,耶穌卻呼召他。法利賽人在向耶穌的門徒埋怨說:「你們為甚麼跟稅棍和壞人一起吃喝呢?」耶穌對他們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悔改。」(路加福音5:30-32)
這句話很清楚表明耶穌來到世上的使命:「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悔改。」
接著,耶穌以「新布與舊衣服」、「新酒裝在新皮袋裏」二個比喻來說明一個嶄新的上帝國之精神,和舊傳統的不同。一開始耶穌用守安息日的爭執來說明什麼是上帝國的精神。例如: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將安息日定許多規矩來限制人,已經失去原本上帝所設立安息日的意義,所以耶穌就是要恢復上帝設立安息日的本意,就是將上帝憐憫人,使人與萬物得到安息的精神恢復,這款恢復上帝原本的本意就是上帝國的精神。如果要像法利賽人,用陳腐的律法主義,要認識耶穌在新時代裡的拯救,是很困難的。
在第六章第一至十六節,我們可以發現作者路加會先記載耶穌的教導,然後記載耶穌的運用。第一至六節,耶穌教導關於安息日的意義;然後在第七至十一節,記載耶穌的運用,就是治好手枯萎的病人,來回應前面關於安息日的教導。
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也是這種模式:先是教導,接著是運用。第二十至廿六節是教導,第廿七至卅六節、第卅七至四十九節都是一連串的運用。總之,就是對上帝國先有正確認識之後,接著就是著手運用在生活中。

一、對耶穌基督的渴望(6:17-19)
17耶穌和使徒們一起下了山;他與許多門徒一起站在平地上,擁擠的群眾從猶太全地、耶路撒冷和沿海城市泰爾、西頓等地集合到那裏,18 要聽他講道,也盼望他治好他們的疾病。那些被污靈纏擾的也來了,並且得到醫治。19 大家都想要摸他,因為有能力從他身上發出來,治好了他們。 
在第十七節開始記載十二個使徒跟從耶穌下山,到了一個平地上,在那裡教導人上帝國的道理。所以,路加福音第二十至廿六節的教導通常稱為「平原寶訓」,而和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一至十二節的「山上寶訓」有所不同。聖經學者認為,這兩本福音書寫成的時間差不多是同時,所找沒有彼此參考對方的資料。
在這一段經文裡的聽眾可以分成三類,和耶穌較為親近的十二使徒、許多門徒,以及從各地來的群眾。
路加記載群眾從四面八方來,而且很擁擠。這些群眾有從猶太全地、耶路撒冷來的猶太人,即從鄉鎮到首都。也有住在沿海城市的泰爾、西頓,這地區幾乎都住著外邦人。當時也沒有宣傳車或傳單,無論是猶太人、外邦人,無論是都市、鄉村與海邊,這些人從四方湧來,他們必須一邊走,一邊尋找、打聽耶穌在哪裡,可能一出門就是好幾天的時間。
從第十八節裡,我們可以得知,群眾渴慕耶穌有二個目的:第一,他們要聽耶穌傳講上帝國的道理,使心靈得到充足。第二,群眾盼望耶穌醫治他們,甚至被污靈纏擾的人也來了,目的是要使肉體得到的醫治。
第十九節說:「大家都想要摸他,因為有能力從他身上發出來,治好了他們。」群眾渴望耶穌,渴望摸到耶穌,因為他們深信從耶穌基督身上「有能力」發出可以治好病人,就像第五章十七節所記載:「主的能力跟耶穌同在,使他能治好病。」也因此,那位被朋友抬到耶穌面前的癱瘓病人因此被耶穌醫好。
甚至在第八章也記載,耶穌基督前往會堂主管葉魯家的途中,有一位患血崩長達十二年的女人,偷偷來摸耶穌基督外袍的衣角,耶穌基督立即說:「有人摸了我,因為我知道有能力從我身上出去!(路加福音8:46)總之,作者路加使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充滿著聖靈的力量,而且能力不斷從他身上發出來。

二、為了人子的緣故(6:20-26)
20耶穌轉向他的門徒,對他們說:「貧窮的人多麼有福啊;你們是上帝國的子民!21「現在飢餓的人多麼有福啊;你們要得到飽足!「現在哭泣的人多麼有福啊;你們將要歡笑! 22 「為了人子的緣故,有人懷恨你們,棄絕你們,侮辱你們,把你們當作邪惡的,你們就有福了!23 從前他們的祖宗也是這樣對待先知。在那日子,你們要歡欣雀躍,因為在天上將有豐富的獎賞為你們保存著。 24 「但是,你們現在富有的人要遭殃了,因為你們已經享夠了安樂!25「現在飽足的人要遭殃了,因為你們將要飢餓,「現在歡笑的人要遭殃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 26 「人人都稱讚你們的時候,你們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對假先知也曾說了同樣的話。」
在第二十至廿六節的教導裡,耶穌用禍、福來對比,告訴我們在上帝眼中什麼是有禍、什麼是有福。
首先,作者說到三種有福的人:貧窮、飢餓、哭泣。若是貧窮、飢餓、哭泣的人是有福氣的,那麼大家都不要工作,不要動頭腦就會貧窮了,就會飢餓了;事實上,耶穌不是指懶惰而貧窮的人。而是指第廿二節「為了人子的緣故」,而成為貧窮、飢餓、哭泣的人。這一群人都是為了耶穌的緣故、都是渴望耶穌,而從鄉村、都市,甚至從沿海來尋求耶穌的人。換句話說,這些貧窮人是指跟隨耶穌的門徒,他們為福音的緣故而成為貧窮的人,為福音的緣故奉獻出世人看重的金錢,因此耶穌說這樣的人是上帝國的子民。在耶穌或初代教會時期,基督徒為了躲避迫害,而常常三餐不濟,耶穌說:「為了某人是上帝的使者而接待他的,一定會分享使者所得的獎賞。
馬太福音第十章四十至四十二節,就這樣記載:
40「誰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差我來的那一位。41 為了某人是上帝的使者而接待他的,一定會分享使者所得的獎賞;為了某人是義人而接待他的,也一定會分享義人的獎賞。42 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是誰,就算拿一杯冷水給門徒中最微小的一個喝,只因那個人是我的門徒,一定會得到獎賞。」
第三種有福的人是「哭泣」的人,這哭泣不是指小孩子哭,不是失戀的哭泣,或是喪失親友的哭泣。同樣,這哭泣也是指「為了人子的緣故」而哭泣的人。使哭泣變成喜樂,是上帝拯救的作為。特別是當耶穌被釘十字架時,門徒四散的四散,哭泣的哭泣,但是當耶穌復活後,門徒為此歡喜,當耶穌升天時,他們不再是哭泣,而是喜樂。因此,使門徒從哭泣中轉為喜樂的原因是基督已經復活、已經得勝,上帝拯救的作為已經完成。
第廿二節說,門徒為了基督的緣故,為了要宣揚上帝的拯救而受到別人懷恨、棄絕、侮辱等,這些事都是發生在宣教的時候,而不是門徒有做什麼壞事而受到別人的棄絕。這些人可說是「為義、為福音受苦的人」,耶穌說他們將得到上帝的賜福。
第廿四至廿五節,同樣也說出三項災禍的警告,即富有、飽足、歡笑。這三項災禍的警告也是對同一批門徒說的。如果門徒只貪圖自己的富有或名聲地位,這樣就有禍了。箴言第十九章第十七節說:「濟助窮人等於借錢給上主;他的善行,上主要償還。」。耶穌也曾說善待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到義人復活時,就得報答(14:13-14),且積財寶在天上(12:21; 16:19~25; 18:22)
接著耶穌說如果門徒因為傳道來飽足致富,他們將來會受到懲罰、飢餓。也因此作一位宗教信仰的傳教者,更需要有清白的金錢態度,否則就會使得信仰蒙上污名。
接著耶穌又說歡笑的人將要哀慟哭泣。這句話也是對門徒的警告,警告門徒要有警覺性。人往往容易活在喜樂、自滿的環境下,而忘記試探的來臨。所以,耶穌常常要門徒警醒禱告,以免入了迷惑。貪圖一時的享樂,而換來無限的後悔,是常有所聞的事。

三、我告訴你們(6:27-36)
27「但是,你們這些聽我話的,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善待恨惡你們的;28 為詛咒你們的人祝福,為侮辱你們的人禱告。29 有人打你一邊的臉,連另一邊也讓他打吧!有人拿走你的外衣,連內衣也讓他拿走吧!30 誰對你有所要求,就給他;有人拿走你的東西,不要去要回來。31 你們要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他們。32 「假如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甚麼功德呢?就連罪人也愛那些愛他們的人!33 假如你們只善待那些善待你們的人,有甚麼功德呢?就連罪人也會這樣做的!34 假如你們只借錢給有希望償還的人,又有甚麼功德呢?就連罪人也借錢給罪人,只是要如數收回!35 不,你們要愛仇敵,善待他們;借錢給人,而不期望收回。那麼,你們將得到豐富的獎賞,而且將成為至高上帝的兒女,因為他也以仁慈待那些忘恩負義和邪惡的人。36 你們要仁慈,正像你們的天父是仁慈的。」 
第廿七節「你們這些聽我話的」和合本譯為「你們這聽道的人」,台灣早期的基督徒,主日去教會,都稱為「聽道理」,後來稱為「做禮拜」,或被戲稱「坐禮拜」。禮拜的核心,是以基督的「道」為中心,所以在禮拜的神學上「講台」就放在祭壇的中央。今天,我們作基督門徒的人,就要像這一節所說的成為「聽道的人」,聆聽耶穌話語的人。
路加福音這段的經文,也記載在馬太福音第五章卅八至四十八節。馬太福音是寫給猶太人讀的,因此每項教導馬太都特別說「你們聽過有這樣的教訓」,意思是說舊約律法所說的雖然是這樣,但是,你們要聽耶穌基督所說的。「你們聽過有這樣的教訓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是我告訴你們,不可向欺負你們的人報復。(馬太福音5:38-39)
耶穌說:「我告訴你們」,正是在強調出他的教導與舊約舊的律法截然不同。舊約律法強調「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耶穌強調愛與非暴力「不可報復」。在耶穌基督的眼中,「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舊約律法並不能達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反而會惡化彼此的關係。當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被捕的當晚,彼得拿刀削掉大祭司僕人耳朵,耶穌嚴肅的說:「把刀收起來;因為凡動刀的,一定在刀下喪命。(馬太福音26:51-52,約翰福音18:10-11)
門徒不是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是願意為了福音、為了基督而付上代價。有時,我們對人有愛心、有度量時,就是在見證上帝,但是也往往會受到人「軟土深掘」(併咱,吃夠夠),但是遇到這些事,耶穌教導我們要為他們祈禱。就打算有人打你的右邊的臉,就連左邊也給他打(路加福音沒有交代打哪一邊的臉)。就算你知道有人存心欺壓你,我們也要先忍耐,因為申冤在上帝。
第廿九節的教導常常被非信徒拿來和基督徒開玩笑。有一天一位學生為了開一位他的基督徒同學玩笑,他就輕輕打那位基督徒同學的右臉,說:你不可以反抗,而且要再將左臉轉過來給我打。這位基督徒學生很沮喪的問我,當基督徒怎麼那麼衰?為什麼耶穌要說人家打你的右臉之後,還要將左臉也給他打?他說那時他真想踢他一腳,然後再告訴他說:「聖經沒有說不能踢人。」
那位青年所要表達的是他的疑問。我告訴那位青年說:對猶太人而言被人以手背打右臉是比較侮辱的,所以,耶穌的意思是說那麼大的侮辱都承受、都忍耐下來了,至於打左臉的小侮辱就無所謂了。這種「以善待惡」是化解衝突最好的方法。耶穌的愛與非暴力抗爭的精神,後來也影響印度國父甘地。
因此,當我們遇到衝突時,第一步不是和他人爭吵,討論誰對誰錯,而是「以善待惡」,對人有度量來化解衝突。這樣的原則也可以用在朋友、夫妻之間的爭吵,甚至和陌生人的誤會、糾紛,或是車禍、生意場上的誤會等等。因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不但無法化解衝突,還會種下仇恨,耶穌如此的教導,就是要導正人心。就算別人錯了,耶穌也說要原諒人七十個七次,意思就是要不斷的原諒。我們不和他人爭吵,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心胸開闊的展現,且是耶穌的教導。
遇到衝突或糾紛時,要「以善待惡」,對人有度量來化解衝突。何況是為了見證我們是基督徒,或見證上帝,才遇到的毀謗、苦楚的衝突時,我們更要「以善待惡」,對人有度量來化解衝突。
我們可以看出耶穌基督的用心,他希望我們能透過信仰把生命的精神和價值加以提升。但是很可惜的是,人類歷史中,「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血跡依舊斑斑可見。
早期宣教師在台灣宣教也常常遇到人惡臉相向,被潑尿糞,被丟石頭,馬偕就在三角湧(三峽)受到土匪丟石頭。如果宣教師採取報復的手段,福音就無法在台灣展開。在第廿三節說,如果我們是為了福音的緣故受到人不友善的對待,在天上就有豐富的獎賞為我們保存著,因為這是上帝要求我們要有的生命態度。
基督徒「成為至高上帝的兒女」,為甚麼要有這樣的品德?答案是這樣會使我們學像上帝的完全,因為上帝也是這樣行的。上帝降雨給義人,也降給不義的人。因此,耶穌說:「你們要仁慈,正像你們的天父是仁慈的。(6:36)如果我們以上帝的標準做我們的標準時,就懂得「仁慈」是新約一切價值的標準。
以上帝的「仁慈」為標準,這樣我們再來讀第卅二至卅五節,就會更清楚明白:「32假如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甚麼功德呢?就連罪人也愛那些愛他們的人!33 假如你們只善待那些善待你們的人,有甚麼功德呢?就連罪人也會這樣做的!34 假如你們只借錢給有希望償還的人,又有甚麼功德呢?就連罪人也借錢給罪人,只是要如數收回!35 不,你們要愛仇敵,善待他們;借錢給人,而不期望收回。那麼,你們將得到豐富的獎賞,而且將成為至高上帝的兒女,因為他也以仁慈待那些忘恩負義和邪惡的人。

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在傳福音的工作上,必須有甘願承受迫害、凌辱的心理準備。
今日棕樹主日,是受難週的開始,教會就是在艱難、受壓迫、苦難中經歷上帝的帶領。使徒行傳就這樣記載「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撒馬利亞各處。(使徒行傳8:1)到了第十二章記載使徒雅各被殺、彼得被逮捕,但是希律王突然死,「上帝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使徒行傳12:24)
有一年我的母會大安教會派我去韓國二個多月,我特別去參觀「切頭山殉教紀念館」,這個紀念館是韓國天主教會為紀念丙寅(1866)迫害殉教100週年,於196710月所設立的。
1886年八千餘名天主教徒為了信仰而被砍頭殉道,原來這地方叫龍頭山,因為那麼多的天主教基督徒殉道而被當地人改為「切頭山」,甚至開闢為聖地,建有聖堂、博物館、雕塑、銅像、苦路等。
韓國天主教信徒從戰後,佔全國人口不到2%,迄今已達11%(550),是韓國單一教派最多信徒的教會。1984年韓國天主教紀念設教二百週年,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親臨韓國,宣布103位殉道聖人,其中有10位法國巴黎外方傳教士,第一位韓國神父聖金大建,92位教友,女性佔47位。
翻開教會二千年的歷史,或是各地早期宣教歷史來看,我們就會發現一句流傳甚久的話是非常確實:「教會,是以基督的血和殉教士的血建立起來的。」實在是如此。
這幾年,我們看到中國教會一直受到逼迫,幾天前321日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其中第十四項是對宗教事務局作出改革,「不再保留單設的國家宗教事務局」,但結果並不是多年前傳出的併入民政部門,反而是納入中央「統戰部」統一管理宗教事務
中國溫州去年(2017)八月就下令教會必須停辦主日學,十八歲禁止進入教會。根據《路透社》(Reuters)的報導,溫州基督徒會繼續與中國當局對抗,但一方面將主日學改在家中,繼續暗中教導孩子認識基督。一名受訪的陳姓婦女強調自己的家規是「信仰第一」,孩子的成績則是其次。她和其他虔誠的信徒家長認為,由於學校課程並未提供足夠的道德及精神層面的教育,孩子有必要另外接受聖經課程。
這對平順環境的台灣教會來說,很難想像。作者路加特別記載耶穌的信息:「為了人子的緣故,有人懷恨你們,棄絕你們,侮辱你們,把你們當作邪惡的,你們就有福了!(路加福音6:22)為此,我們也要為中國的教會代禱,為受邪惡、獨裁逼迫的人代禱。

二、學習將眼光放在上帝。
眼光放在地上,就失去天上的祝福。若將眼光放在天上,就得積財寶在天。在第廿四至廿五節,我們看到如果門徒因為看重地上的一切,甚至以傳道來飽足致富,他們將來會受到懲罰、飢餓。也因此作一位宗教信仰的傳教者,更需要有清白的金錢態度,否則就會使得信仰蒙上污名。這是對教會的任職者牧師、長老和執事一項要緊的提醒。
去年(2017)1030日成功神學(Prosperity theology)代表人物辛班尼牧師(Benny Hinn)的侄子、加州奧蘭治縣使命聖經教會(The Mission Bible Church)執行牧師科斯蒂(Costi Hinn)公開譴責家族奢華的生活方式,公開表示成功神學是「扭曲的」。2000年時,他購置的一架價值三千六百萬美元(約台幣十一億元)的私人噴射機,有估計他年收入已達十億美元,但是他不願接受任何獨立機構的查核。辛班尼在1995年、1997年及2008年來台,在2008815-16日於靈糧山莊及林口體育場,舉辦聖靈恩膏醫治佈道特會。
今年(2018)221日辛班尼在臉書上直播認錯,為過去主張「成功神學」表遺憾,他說:「年青時受到傳道人所教導的影響,當年紀增長後會停一停想一想,這些教導並非全部合乎聖經,也不是真確。」
我不知道辛班尼是否如同耶利哥城撒該的悔改一樣:「如果我欺詐過誰,我就還他四倍(路加福音19:8)希望他能學習撒該悔改的行動。但很遺憾的,當初邀請辛班尼的台灣教會,也沒有人出面反省或道歉,這樣的教會如何傳講真理呢?
保羅曾說:「不只這樣,我更把萬事看作虧損的,因為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他,我損失了一切,當作垃圾,為要贏得基督。(腓立比書3:8)對傳道者是很重要的提醒,也是我們該學習的榜樣。

問題討論:
1.耶穌說「為了人子的緣故」而貧窮、飢餓、哭泣是有福的,我們可以為人子的緣故做些什麼事來榮耀上帝?
2.我們如何實踐耶穌的愛與非暴力抗爭的精神?
3.我們「成為至高上帝的兒女」,如何活出上帝的仁慈與完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