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以弗所書1:15-23為教會的祈禱

為教會的祈禱 (2017.7.23主日講道大綱)
以弗所書1:15-23
希臘文“Ecclesia”:「一群集會、集合的人」。
基督教會是什麼?教會的本質是什麼?

一、為教會獻上感謝(1:15-16)
1.為對耶穌有信心來感謝
耶穌就曾告訴我們說:「不是每一個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只有實行我天父旨意的才能進去。(馬太福音7:21)

2.為對信徒有愛心來感謝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要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那有愛的,是上帝的兒女,也認識上帝。(約翰一書4:7)
使徒保羅在此稱讚以弗所教會信徒兩個特質:「信心」和「愛心」,也為他們有這樣的信仰見證來感謝上帝。

二、求聖靈啟示認識上帝(1:17)
「榮耀」的希臘文是doxa,意思是「意見」。
「榮耀」的希伯來文譯音是Kabod,原意是「重量」(weight)
先知以西結說:「這光彩跟彩虹一樣。這就是顯明上主臨在的光輝。(以西結書1:28)
諸天宣佈上帝的榮耀; 穹蒼傳揚他的作為。(詩篇19:1)
我完了,我慘啦!因為我嘴裏的每一句話都不潔淨;我周圍的人所講的話也一樣不潔淨。況且,我還親眼看見了君王─上主、萬軍的統帥!(以賽亞書6:5)

三、求明白受呼召的盼望(1:18)
起初,福音真道傳到你們那裡的時候,你們就聽見了這福音所帶來的盼望。這樣,你們的信心和愛心都是以那為你們保存在天上的盼望為根據的。(歌羅西書1:5)很清楚地,這盼望指的就是天上的賞賜。
我向著目標直跑,為要得到獎賞;這獎賞就是屬天的新生命,是上帝藉著基督耶穌呼召我去領受的。(腓立比書3:14)
什麼屬天的獎賞?就是:得救的盼望。

四、求認識復活的大能(1:19-22)
上帝的能力是生命的能力,叫基督從死裡復活,使人不畏懼死亡的權勢。
超越「現世和來世一切的名號」,特別是那些在軍事、政治、經濟上掌有實權的人。
很可惜的是,人很軟弱,有了權柄之後就會忘了上帝是誰。
誰要居首,誰就得作你們的奴僕。(馬太福音20:27)

五、求使認識教會是甚麼(1:23)
「身體」代表一個具體、有形的存在,反映出基督耶穌的形象。

在這段保羅的祈禱裡,帶給我們對教會有二項要緊的認識:

一、 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在第三段說明「教會」時,是這樣說:「阮信,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受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復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台語漢字版)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並不是指禮拜堂的建築物,而是整個組成教會的信仰團契,就是在這裡面的每一個人。

二、在基督的教會裡,肢體彼此連結才能看見身體
耶穌曾經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那常跟我連結,而我也常跟他連結的,必定結很多果實;因為沒有我,你們就甚麼也不能做。(約翰福音15:5)

問題討論:
1.以弗所基督徒的哪兩個特質使得保羅為他們感恩?我們可以如何實踐出這二個特點?
2.這段經文中,保羅說教會是什麼?這對現代教會有何意義?
3.誰是「教會的元首」?我們如何降服在元首之下?


講道篇
為教會的祈禱 (2017.7.23濟南教會主日講道)
以弗所書1:15-23
以弗所書是我們認識「教會論」最重要的書卷。教會是什麼?教會這個詞由希臘文“Ecclesia”而來,意思是「一群集會、集合的人」,或稱為「受呼召的人們」。「教會」的根本含義不是指一座教堂的建築,而是指人,指過去、現在、未來在基督團契裡的每個人。因此,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這樣說「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受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今天我們要清楚「教會」是什麼,才不會建造出不屬於基督的教會。
二十幾年前我在南部牧會時,曾經在教會門口遇到一位附近的鄰居,我向他打招呼問說:「一大早,你穿著整潔要去哪裡?」他說:「我要去教會...」我心想這個人沒有信耶穌,為何忽然間要去教會,我就對他說:「來我們教會也是一樣的!」他回說:「不是啦,我要去『道教會』...。」原來,道教也稱作「道教會」,他們的消息也稱作「教會公告」。
基督教會是什麼?教會的本質是什麼?感謝主,通過以弗所書,我們才清楚上帝設立基督教會的神聖呼召。今天我們所讀第十五至廿三節是使徒保羅為教會的祈禱,這段經文對教會是什麼,有很清楚的描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這段經文的內容:

一、為教會獻上感謝(1:15-16)
15 因此,自從我聽到了你們對主耶穌有信心,以及對信徒們有愛心,16 我就不斷地為你們感謝上帝。我在禱告中提到你們。
在十五至十六節,使徒保羅為了以弗所教會的信徒二件事情來感謝上帝:一、對主耶穌有信心;二、對信徒有愛心。這二點很像新的誡命所提醒的,愛上帝、愛人。
不要忘了,使徒保羅寫此信的時候,人是在獄中,他非但沒有抱怨,而且還能為以弗所教會的信徒感謝上帝,也為他們祈禱。感謝是必須有理由,有根據的,不能無緣無故憑空感謝。沒有事實根據的感謝,就等於諂媚。這兩節聖經,就是保羅所提出的事實根據。
1.為對耶穌有信心來感謝
使徒保羅因為信徒「對基督耶穌有信心」而感謝上帝。這也提醒我們學習保羅,因著有人對耶穌有信心而感謝上帝。
上週三(7/19)我到總會參與中國民主人權鬥士「劉曉波追思紀念會」的籌備,會中與會的基督徒媒體人楊憲宏,他說到美國拜訪一位國務院官員,在聊天中那位美國官員透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時,,習近平問他一件事:「為什麼許多中國優秀學生到美國之後,都受洗成為基督徒?」這位官員告訴楊憲宏說:「信耶穌後,人會渴望公義、自由。因此,習近平很在意此事,否則他不會問。」楊憲宏說:「中國很快就會成為全世界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因著基督教信仰,這個國家也會發生巨大的改變。」他也提到,在中國很多人像劉曉波一樣,心裡已經信耶穌,但在中國缺乏牧師為他們受洗。我們聽見有人對耶穌的信心,我們就為此一起祈禱感謝上帝。
劉曉波對基督教有深刻的思考,他曾表示「自己的靈魂深處還是有宗教性虔誠,那種博大的深刻的宗教情懷常常令我感動不已」。他深受基督精神影響,並寫了不少文選諸如《鐵窗中的感動:獄中讀〈論基督徒〉》、〈被上帝馴服的愷撒,被信仰征服的權力〉,深刻反思基督宗教的情操。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院長邢福増在《劉曉波談基督徒的良知、抗爭與堅忍》文章中寫道:「這種源自基督教的堅忍精神,確實已內化在劉的生命中,成為他推動中國民間維權運動背後不可或缺的力量,也為其非暴力抗爭烙下基督教精神的印記。」
使徒保羅稱讚信徒對基督耶穌有信心,這樣的信也必須用行為來做見證的。耶穌就曾告訴我們說:「不是每一個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只有實行我天父旨意的才能進去。(馬太福音7:21)因此,我們與會的牧者、同工對劉曉波的基督精神與情操予以肯定,並為此感謝上帝。

2.為對信徒有愛心來感謝
使徒保羅除了因為信徒的信心來感謝上帝,也為著信徒彼此有愛心來感謝上帝。說到「彼此相愛」,「愛」是很抽象的說法。就像有一位律法教師向耶穌請教如何才能得著永生,他表明自己很愛上帝,但這樣的愛也是很抽象的。耶穌將愛上帝具體化成「愛鄰舍」,甚至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十章廿五至卅七節,說了「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更進一步將「愛鄰舍」具體化。耶穌的教導,讓我們知道信心不是停止在靜態的思考,而是需要以實際行動表明愛心,給予具體呈現出來。甚至,愛得越多越能認識上帝越多,聖經說:「親愛的朋友們,我們要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那有愛的,是上帝的兒女,也認識上帝。(約翰一書4:7)
使徒保羅在此稱讚以弗所教會信徒兩個特質:「信心」和「愛心」,也為他們有這樣的信仰見證來感謝上帝。
使徒保羅在第十六節說:「我就不斷地為你們感謝上帝。我在禱告中提到你們。」在此,保羅給我們留下一個很重要的榜樣,就是他一直為信徒在信仰上的美好見證獻上感謝,並且繼續為信徒祈禱。

二、求聖靈啟示認識上帝(1:17)
17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上帝,榮耀的天父,把聖靈賜給你們。這聖靈會給你們智慧,啟示你們認識上帝。
使徒保羅在此,不但看重祈禱的內容與態度,他更先注意祈禱的對象。我們常稱呼上帝是「全能的上帝」、「慈愛的父」,保羅在此稱呼上帝是「榮耀的天父」。
「榮耀」的希臘文是doxa,古典希臘文為「意見」,即對某人的想法或意見,即「名聲」或是「榮譽」。但是,新約聖經「榮耀」一詞必須在舊約的背景來看。「榮耀」的希伯來文譯音是Kabod,原意是「重量」(weight),演變為「價值」、「權柄」、「尊貴」、「莊嚴」等等。
古代希伯來人很可能是從打雷、彩虹等景象來認識上帝的榮耀。他們認為打雷是上帝的聲音,閃電是上帝能力的彰顯。後來他們認為彩虹是上帝榮耀的彰顯,以西結看見「上帝的榮耀」異象,是充滿光輝、雲彩中的彩虹,因此先知以西結說:「這光彩跟彩虹一樣。這就是顯明上主臨在的光輝。(以西結書1:28)
人從自然界看到上帝的榮耀,人也從宇宙中讚嘆上帝的榮耀。詩篇十九篇第一節就說:「諸天宣佈上帝的榮耀; 穹蒼傳揚他的作為。」甚至,也在莊嚴的禮拜中看見上帝的榮耀,先知以賽亞就是在禮拜中感受到上帝的榮耀,他說:「我完了,我慘啦!因為我嘴裏的每一句話都不潔淨;我周圍的人所講的話也一樣不潔淨。況且,我還親眼看見了君王─上主、萬軍的統帥!(以賽亞書6:5)
人如何認識上帝?
使徒保羅不僅對上帝榮耀有全新的認識,更帶我們認識三一上帝(聖父、聖子、聖靈)的關係。而我們更藉著聖靈所賜的智慧,啟示我們認識上帝。換言之,沒有聖靈的幫助我們不可能認識上帝。
「認識上帝」的秘訣不在乎人自己的聰明,乃在乎聖靈的智慧和啟示。第十七節說「聖靈會給你們智慧」,這裡「智慧」所用的字是「Sophia」,這個字是在表明能知道、理解有關上帝的事。因此,一個人要認識上帝,絕對不是倚靠人自己的能力可以達成的,而是需要聖靈的啟示。

三、求明白受呼召的盼望(1:18)
18我也求上帝開啟你們的心眼,好使你們知道:他呼召你們來得的盼望是甚麼。他所應許給他子民的產業是多麼豐富。
接著,使徒保羅祈求上帝開啟以弗所教會信徒的心眼,讓他們知道受呼召的「盼望是甚麼」。他在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這樣說:「起初,福音真道傳到你們那裡的時候,你們就聽見了這福音所帶來的盼望。這樣,你們的信心和愛心都是以那為你們保存在天上的盼望為根據的。(歌羅西書1:5)很清楚地,這盼望指的就是天上的賞賜。
使徒保羅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說:「我向著目標直跑,為要得到獎賞;這獎賞就是屬天的新生命,是上帝藉著基督耶穌呼召我去領受的。(腓立比書3:14)基督信仰最大的盼望,不是在於來自人的獎賞,而是來自上帝屬天的獎賞。什麼屬天的獎賞?清楚地講就是:得救的盼望。而這盼望就是建立在耶穌基督復活的基礎上。

四、求認識復活的大能(1:19-22)
19 他在我們信他的人當中所運行的大能是多麼強大。這大能與他使基督從死裏復活、使基督在天上坐在自己右邊的大力量是相同的。(20 併於上節)21 在那裏,基督的統治超越了一切靈界邪惡的執政者、掌權者、統治者,和主宰;他超越了現世和來世一切的名號。22 上帝又使宇宙萬物屈服在基督腳下,以他為教會的元首,統御一切。
第十九節,使徒保羅希望我們能夠知道上帝的能力有多麽強大。因為,有些基督徒看不見上帝的能力,或害怕上帝的能力,若見上帝彰顯能力就避開。這樣就是不信,而使徒保羅說上帝的能力是顯在信的人身上。當我們對上帝越有十足的信心,上帝的能力就越浩大,大到可以叫死人復活。換言之,上帝的能力是生命的能力,叫基督從死裡復活,使人不畏懼死亡的權勢。
禮拜五(7/21)我去玉蘭莊(日本語的松年中心)講道,講到一位「桌頭」(通靈者)信主的事,那位桌頭他有靈異體質可以看到靈體。會後,在玉蘭莊聚會我們教會松年張明德、張陳研夫婦走到我的面前告訴我,關於他們信主的故事,也類似這樣。曾有靈乩(乩童或通靈者)向他母親放話,要讓他們家族離散,果然沒多久家中就有人出事。他們是經過基督徒朋友的介紹,請牧師為他們代禱,後來受洗而躲過災厄。當他們向我分享他們信主的見證時,眼神仍然充滿信心與盼望,述說上帝的大全能。
第廿一節使徒保羅說,基督不僅超越靈界邪惡的統治者,而且是超越「現世和來世一切的名號」,也就是說我們叫得出的名號,都在耶穌基督之下。特別是那些在軍事、政治、經濟上掌有實權的人,尤其是在當時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人,看羅馬皇帝有如神明一般。要他們心中將基督放在第一位確實是不容易的事,更是一件考驗信心的事。
在台灣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但在中國就不是如此。2014年,浙江書記夏寶龍曾說:「這是十字架的天下,還是共產黨的天下?」因此,下令拆除溫州市及附近城市的教會屋頂上的十字架。
去年(2016)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官方網站發布新聞稿稱,「蘭溪市為貫徹落實全省宗教工作會議精神,用愛國引領愛教,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宗教。蘭溪市委統戰部以推進宗教活動場所懸掛國旗為抓手,強化全市宗教界和信教群眾愛國主義教育。截止613日,全市69處宗教場所已全部完成國旗懸掛,實現了全覆蓋。」
也因為基督徒將上帝視為唯一的主,不願意將世上的掌權者視為「主」,因此基督信仰勢必與獨裁不斷抗爭。
第廿二節可以說是整本以弗所書這書信的中心主題基督就是教會的元首。基督不僅是教會的元首,宇宙萬物屈服在基督腳下,意思是基督也是宇宙的元首。就如在第廿一節所說的,耶穌基督是超越一切、「統御一切」。
主後312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頒布米蘭敕令(Edict of Milan)接納基督教合法後,又加上皇帝也信靠耶穌基督後,基督教就逐漸走向國教化,主後392年狄奧多西皇帝(Theodosius I)宣布基督教為帝國境內唯一合法的宗教。確實在有形的教會組織中,勝過了所有世上掌權的組織。很可惜的是,人很軟弱,有了權柄之後就會忘了上帝是誰,也會忘了自己是基督的僕人,更忘了耶穌基督的教訓「誰要居首,誰就得作你們的奴僕。(馬太福音20:27)。當人擁有權柄時,不但沒有謙卑的心使自己降服於耶穌基督的教導,相反的,卻常常扮演上帝的角色,當我們看到教會歷史上有宗教裁判所的存在時,就知道這樣的組織乃是個「扮演上帝的角色」的墮落記號。

五、求使認識教會是甚麼(1:23)
23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充滿宇宙萬物的那位基督所充滿的(「是充滿宇宙……的」或譯「是被上帝完全充滿的那位基督所充滿的」或「是充滿著上帝的那位基督所充滿的」。)。
第廿二節使徒保羅用「身體」來說明「教會」是什麼。「身體」代表一個具體、有形的存在。因此,教會就應該時刻清楚她的存在就是在反映出基督耶穌的形象。是讓人可以看得見、觸摸得到、感受得到、體會得到的「身體」。如果我們將第廿二節的「基督是教會的元首」,和第廿三節的「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合起來看,就會更加清楚使徒保羅的看法:教會以耶穌基督為元首,是聽從耶穌基督的話,順從及實踐他的旨意。

在這段保羅的祈禱裡,帶給我們對教會有二項要緊的認識:

一、 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如果有人問我們說:以弗所書最主要的內容是什麼?我想,我們可以這樣回答:「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這也使徒保羅告訴以弗所教會兄姐最重要的基督信仰核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在第三段說明「教會」時,是這樣說:「阮信,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受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復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台語漢字版)
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是以相信耶穌為我們生命的救主作為基礎。因此,基督教會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傳揚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恩,做和解的使者。如果基督教會失落了這個使命,她存在的角色就有問題。
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我們看到哥林多教會曾發生結黨分派的事件,「有的人說:『我是保羅的人』;有的說:『我是亞波羅的人』;有的說:『我是屬彼得的』;有的說:『我是屬基督的。』」(哥林多前書1:12)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主要的原因,就是過頭看重人的地位或規定,而輕忽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救贖的恩典。
以前,我曾經擔任過一間被視為「有問題」的教會的小會議長,那間教會有位資深長老,他訂了很多教會的規矩,一切都依照他的意思去辦理,甚至把他看成是教會最高的信仰指導原則,派去的傳道師沒多久就與他發生了摩擦。我受派擔任小會議長,在我的要求下舉辦一次長執訓練會,長執、同工都要參加。在那次的訓練會裡,我特別強調「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我們不是在用人的話語或規定來建立教會辦理事務的依據,而應該是以聖經的話語作中心。在治理教會上面,是「小會」治會,過去任何的制度,若與教會現況衝突,甚至阻礙宣教,都需要回到聖經尋求理解,甚至小會要加以修正教會內部的辦事原則,以符合傳福音的現況。
另外,也說到「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我們要清楚知道「身體」,並不是指禮拜堂的建築物,而是整個組成教會的信仰團契,就是在這裡面的每一個人。我們濟南教會禮拜堂很莊嚴、美麗沒有錯,但是「基督的身體」不是指建築物,而是指在坐的每一個人,是我們成為耶穌基督「身體」的每一部份。
使徒保羅用「身體」來解釋教會,是要讓我們知道,教會是「活得」,讓人可以觸摸得到、看得到、感受得到、體會得到的實體。因此,基督徒或教會都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在代表著耶穌基督。有彰顯基督愛的身體,莊嚴的禮拜堂才會更顯出它的美麗,否則越莊嚴,越讓人感覺距離更加遙遠。
這二、三個禮拜六日,有許多人來到教會參加寫生比賽,有些人都是第一次來到我們教會,甚至有人不知道這裡是教會。但是,經過我們的同工非常親切的招呼,讓參加比賽的人與禮拜堂的距離變近了。讓來到禮拜堂的人感到親切,不是建築物,而是「基督的身體」,就是我們各位。

二、在基督的教會裡,肢體彼此連結才能看見身體
上帝藉著使徒保羅寫下《以弗所書》留給教會寶貴的資產,讓我們知道教會不只是很榮耀、很尊貴,而且教會非常豐富,是基督的身體。在第一章的最後,保羅結論說:「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充滿宇宙萬物的那位基督所充滿的。(1:23)「身體」必須是彼此連結才成為「身體」的,沒有一個肢體、器官可以獨立的。我們要彼此連結才能在基督的身體找到歸屬。耶穌曾經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那常跟我連結,而我也常跟他連結的,必定結很多果實;因為沒有我,你們就甚麼也不能做。(約翰福音15:5)
今天很多基督徒是「個人主義式」的基督徒,很少甚至沒有與其他肢體建立關係。牧師要鼓勵大家,參加小組、團契有肢體的連結,至少要在教會中找到彼此互動的兄姐或家庭。

問題討論:
1.以弗所基督徒的哪兩個特質使得保羅為他們感恩?我們可以如何實踐出這二個特點?
2.這段經文中,保羅說教會是什麼?這對現代教會有何意義?
3.誰是「教會的元首」?我們如何降服在元首之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