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論斷與審判

論斷與審判 (2016.10.30講道大綱)
約翰福音18:1-27

●連耶穌也受到世界的審判、論斷,更何況是我們呢?
●越是「標靶人物」越容易受到論斷
●耶穌說:「你為甚麼只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管自己眼中的大樑呢?你自己眼中有大樑,怎麼能對你的弟兄說:『弟兄,讓我去掉你眼中的木屑』呢?你這偽善的人,先把你眼中的大樑移去,你才能看得清楚,去把弟兄眼中的木屑挑出來。」(路加福音6:41-42)
●不能「論斷」,但要會「判斷」,以上帝聖經的標準來判斷。

一、耶穌在橄欖山被捉(18:1-11)
●耶穌以祈禱來面對世界的論斷、審判、定罪。
●羅馬軍隊與大祭司指揮的聖殿衛兵合在一起,代表的是整個與上帝為敵的這個「世界」。
●被宗教權威審判,其實本身卻是最高權威。耶穌回答那些來捉拿他的人說:「我就是」(ἐγὼ εἰμί,讀音ego eimi,是上帝自稱時的專用語),作者用這句話來表達耶穌超越的權威。
●耶穌保護門徒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如果你們找的是我,就讓這些人走吧。」(18:8)
●「他要用翅膀庇護你;在他的看顧下你一定安全;他的信實要保護你。」(詩篇91:4)

二、大祭司的審判(18:12-14;19-24)
●亞那是「地下大祭司」,是卑鄙之徒竟然要去論斷、審判耶穌,這是一個價值混亂的世界。
1.經濟的剝削,聖殿的專賣壟斷
2.信仰的剝削,剝削人敬拜上帝
3.司法的剝削,違反程序正義

三、彼得三次否認主(18:15-18;25-27)
●拉丁文「吹號」(gallicinium),希臘文則為ἀλέκτωρ φωνέω(alektor phoneo),即「雞叫」的意思。耶穌的意思是說:「彼得,今晚在衛兵換班的號角響起前,你會三次不認我。」
●不要論斷彼得的不認主:不要忘記,其餘的門徒都離棄耶穌逃逸,只剩彼得跟在被捕的耶穌後面。

通過耶穌受世界的審判,我們來學習二項信仰的功課:

一、當我們是「標靶人物」,受到論斷、定罪時,必須學習耶穌「甘願的心」承受十字架的苦難
●基督徒的生命是一種在學習耶穌基督的過程
●面對十字架的苦難,耶穌「甘願的心」最終成為榮耀的復活

二、面對自我前科累累的軟弱,仍舊誠實信靠主耶穌
●彼得三次不認主,為什麼這件事會被聖經記載下來?如果不是彼得自己的反省與見證,這件事情恐怕沒有人知道。
●他卻回答我:「你只要有我的恩典就夠了;因為我的能力在你軟弱的時候顯得最剛強。」因此,我特別喜歡誇耀我的軟弱,好使我覺得基督的能力在保護著我。(哥林多後書12:9)

問題討論:
1.連耶穌也受到世界的審判、論斷,更何況是我們呢?分享你被論斷時的經驗?你如何在信仰上找到幫助?
2.先知會論斷掌權者、會評論時局,他們「判斷」的標準是什麼?
3.彼得剖析自己的軟弱,保羅也說他是「罪魁」。面對自我前科累累的軟弱,彼得或保羅給了我們什麼信仰的態度?

講道稿

論斷與審判
約翰福音18:1-27

約翰福音第13-17章最後晚餐中,耶穌的教導、祈禱。今天的經文,我們看到耶穌面對世界的審判。就連耶穌也受到世界的審判、論斷,更何況是我們呢?越是「標靶人物」越容易受到論斷。
台語一句諺語:「人多話就多,五色人說五色話。」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的標準與判斷。
在路加福音6:41-42節,耶穌說:「你為甚麼只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管自己眼中的大樑呢?你自己眼中有大樑,怎麼能對你的弟兄說:『弟兄,讓我去掉你眼中的木屑』呢?你這偽善的人,先把你眼中的大樑移去,你才能看得清楚,去把弟兄眼中的木屑挑出來。」
這就是這段經文要教導我們的了:你論斷別人就是在論斷自己。而且主耶穌講話很風趣、幽默:「你似乎看得見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梁木。」刺非常小,而梁木是承托屋頂的長木,其實就是刨光、削成了方形的大樹幹。主耶穌喜歡用誇張、對比手法,好像漫畫家一樣,勾勒出一幅醒目的圖畫,發人深思。
可是,聖經中摩西去對抗埃及法老,論斷法老的不是;先知拿單跑去指責大衛王犯了教唆殺人、姦淫的罪;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所有的先知都是傳悔改與審判的信息。為何他們可以論斷?
不能「論斷」,但要會「判斷」,以上帝聖經的標準來判斷。從摩西開始,歷代士師與所有先知從上帝那裏領受的使命,都是充滿濃厚的政治性,許多上帝的先知、僕人都是政治關懷者,因為他們要見證「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一、耶穌在橄欖山被捉(18:1-11)
1耶穌這樣禱告後,跟門徒一道出去,過了汲淪溪。那地方有一個園子,耶穌和門徒都進去。2出賣耶穌的猶大也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常跟他的門徒在那裏聚集。3猶大引了一隊羅馬兵,會同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所派遣的聖殿警衛隊走進園子裏。他們都帶著武器,也拿著燈籠和火把。4耶穌知道將要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事,所以上前問他們:「你們找誰?」5他們回答:「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就是。」那時,出賣耶穌的猶大也跟他們站在一起。6耶穌一說「我就是」,他們都倒退,跌在地上。7耶穌再一次問:「你們找誰?」他們回答:「拿撒勒人耶穌。」8耶穌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如果你們找的是我,就讓這些人走吧。」9(耶穌這樣說,正應驗了他從前說過的話:「父親哪,你給我的人,我連一個也沒有失掉。」)10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他抽出刀來,向大祭司的奴僕馬勒古砍去,砍掉他的右耳。11耶穌對彼得說:「把刀收起來吧!你以為我不願意喝我父親給我的苦杯嗎?」

耶穌以祈禱來面對世界的審判、論斷。
「猶大引了一隊羅馬兵」是多少人?羅馬軍事單位最小的「一隊」(一營)約有二百人的士兵。羅馬當局派出二百名兵力去應付一個手無寸鐵的加利利木匠,也未免小題大作。在逾越節期間,耶路撒冷的兵力往往增加,這些額外的部隊駐守安東尼亞塔,嚴密監視聖殿的秩序,這些兵力可動用來捉拿耶穌。派如許龐大的兵力去捉拿一個人,對耶穌無異是一項恭維!猶太當局決定捉拿耶穌時,他們幾乎動員了全軍。
羅馬軍隊與大祭司指揮的聖殿衛兵合在一起,代表的是整個與上帝為敵的這個「世界」。
耶穌回答那些來捉拿他的人說:「我就是。」(ἐγὼ εἰμί,讀音ego eimi,是上帝自稱時的專用語),這是帶著權柄的話,因此那些人聽到後,都退後倒在地上。
逾越節期間正是月圓的時候,晚上幾乎亮得一如白晝,為甚麼捉拿耶穌的一群人還拿著燈籠與火把呢?如果這些是用來作行路的照明,其實是多餘的。他們拿著照明工具的理由是認為必須在樹林之間,或山丘旁的隱蔽處或岩石的縫洞裏尋找耶穌。沒料到耶穌非但沒有躲藏,在他們到達時,他自己竟走出來,對他們說:「你們找誰?」他們回答說:「找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就是。」這些人認為必須從隱匿處去尋找耶穌,不料他竟滿有榮耀毫無畏懼地站在他們面前。耶穌是一個有勇氣面對現實的人。
耶穌是手無寸鐵單獨的一個人;而捉拿他的那一隊有二百人,都帶著兵器和裝備。但是他們面對著耶穌,卻退後倒在地上。耶穌身上所發出來的權柄,使得他獨自一人竟比一大群的仇敵更堅強。
耶穌的死是出於自願。如果他想逃生不是沒有可能,他可以趁他們不防時逃逸,但他不願意這樣做。他甚至還幫著敵人來捉他。他的死完全是出於自願的。
耶穌護衛學生的愛。他所想到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他的門徒。所以他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如果你們找的是我,就讓這些人走吧。」(18:8)
正如,母親為兒子挺身而出。「他要用翅膀庇護你;在他的看顧下你一定安全;他的信實要保護你。」(詩篇91:4)

二、大祭司的審判(18:12-14;19-24)
12那一隊羅馬兵和隊長,連同猶太人的聖殿警衛拿住耶穌,綁了起來,13先把他解送到亞那面前;亞那是當年的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14這該亞法曾經向猶太人建議,說讓一個人替全民死是一件合算的事。
19大祭司盤問耶穌有關他的門徒和他的教導等事情。20耶穌回答:「我對人講話一向都是公開的。我常在會堂和聖殿裏,那些猶太人聚會的場所教導人,從來沒有暗地裏講甚麼。21你為甚麼盤問我呢?去問那些聽過我說話的人吧,他們知道我講過甚麼。」22耶穌說了這話,旁邊的一個警衛一巴掌打在他臉上,說:「你竟敢這樣回答大祭司!」23耶穌說:「如果我說錯了,你儘管指出我的錯處;如果我的話是對的,你為甚麼打我?」24這時候耶穌仍然被綁著,亞那又把他解送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裏去。

亞那曾在主後6至15年擔任大祭司,後因故被羅馬政府解職。但他的四個兒子先後擔任過大祭司,如今是他的女婿該亞法擔任大祭司。因此他是當時最有勢力的政治人物。耶穌潔淨聖殿時,可以說是直接地向大祭司挑戰,影響了大祭司所壟斷的聖殿買賣。因此祭司們將耶穌視為眼中釘,務必除去。
亞那是「地下大祭司」(信仰的墮落),他在耶路撒冷很有勢力,他本身在主後六年至十五年擔任大祭司。他的四個兒子也都當過大祭司,該亞法是他的女婿。有一個時期,猶太人還享有自由,大祭司是終身職;羅馬政府統治猶太人時,這個職位成為眾人角逐、密謀、賄賂、腐敗的職位。如今這個位子落人最大的阿諛者、出價最高者、最願效忠羅馬官員者的手裏。大祭司是最大的通敵賣國者,他藉著賄賂,以及密切與當政者合作換來舒適、安逸、聲望、和權力。亞那一家家財豐厚,他的兒子一個接一個密謀、賄賂搶到了大祭司的職位,而亞拿則於幕後操縱大權。
這位「地下大祭司」亞那,一個卑鄙之徒竟然要去審判、論斷耶穌,這是一個價值混亂的世界。我們都沒有資格去論斷任何人,更何況是這一為奸惡的大祭司。地上的大祭司審判天上的大祭司。
1.經濟的剝削,聖殿的專賣壟斷
亞那生財之道也是最卑鄙的。在外邦人院有人專門販賣獻祭所用的牲畜,這些人曾經受到耶穌的趕逐。這班人並非誠實的商人,而是一群勒索者。我們知道獻為祭物的牲畜必須是沒有斑點、沒有瑕疵的。聖殿裏有檢驗官專司合格驗收的工作。在聖殿之外買來的牲畜十分容易挑出毛病。於是指示猶太人在聖殿內購買已經檢驗合格的,免得冒拒收的危險。這對獻祭的人來說雖然很方便,但是其中卻大有文章。在聖殿外一對斑鳩不過賣四分錢;聖殿裏的售價竟高達七十五分。這種買賣純粹是一種剝削的行為;這隀售賣獻祭牲畜的商號就叫作亞拿商品陳列所。這些商號都是亞拿家族的財產,由於剝削敬拜上帝的人,售賣獻祭的牲畜,亞拿大發橫財。猶太人對亞拿這一家恨之入骨。

2.信仰的剝削,剝削人敬拜上帝
對亞那來說,聖殿是他私人的「神壇」,是他的家族企業。他剝奪以色列人來到聖殿敬拜上帝的權利,他打造奉獻管,讓投幣奉獻的人尷尬,或許有人喜愛聽這樣的聲音,好讓人知道他奉獻很多。
耶穌卻要導正大家的觀念「寡婦奉獻二個小錢」,才蒙上帝的悅納。面對信仰的剝削,真誠的內心,上帝必定看重。

3.司法的剝削,違反程序正義
14節,代罪羔羊
現在我們知道何以亞拿特地安排讓耶穌先帶到他的面前受審。耶穌曾經傷害到他的權益;他潔淨聖殿把售賣祭品的人趕出聖殿,損及亞拿的收益。亞拿要以幸災樂禍的態度來看這個騷擾的加利利人被捕。在亞拿面前受審,對司法界來說無異是一大諷刺。
亞拿審問耶穌此舉已違背猶太司法的原則。耶穌說:「你為甚麼問我呢,可以問那聽見的人。」也等於是說:「請按照法律正規的程序提出你的指控。你有權利查驗你的證據;卻無權質問我任何問題。」耶穌提醒亞拿無權審問他。耶穌說了這話,旁邊站著的一個差役,用手掌打他說:「你這是教大祭司怎樣審理案件嗎?」耶穌回答:「我所說或所教的若不合法,你可以指證我的不是,我既然按照法律說話,你為甚麼打我呢?」
耶穌對司法界不存任何盼望。亞拿和他的同僚的私利既然受到損傷;因此在審判之前就定了耶穌的罪。一個人若走入迷途,他會除滅任何反對他的人。假如他不能以正當的方式這樣做,必然就會採取骯髒的手段來達成他的目的。

三、彼得三次否認主(18:15-18;25-27)
15西門彼得和另一個門徒跟著耶穌;那門徒是大祭司所熟悉的,於是他跟著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16彼得留在門外。那個跟大祭司相識的門徒再出來,對看門的女孩子說了一聲,然後帶彼得進去。17那看門的女孩子指著彼得,說:「你不也是那個人的門徒嗎?」彼得說:「我不是!」18當時天氣寒冷,那些僕人和警衛生了炭火,大家站著取暖;彼得也上前,跟他們一起站著取暖。
25這時候,彼得還站著取暖。有人對他說:「你不也是那個人的門徒嗎?」彼得否認說:「我不是!」26有一個大祭司的奴僕,是彼得砍掉耳朵那個人的親戚,說:「我不是看見你跟那個人在園子裏嗎?」27彼得又說:「不是!」就在這時候,雞叫了。
雞叫,吹號
耶穌預言彼得在雞叫之前會三次不認主。根據猶太儀禮法的規定,耶路撒冷城裏不得養雞,更何況是大祭司的官邸內。再者,羅馬軍隊有一個習慣,他們把晚上劃分為四更──即六時至九時,九時至午夜,午夜至三時,三時至六時。衛兵在三更之後換班,換班的時間是凌晨三時,準時吹號。
拉丁文吹號是gallicinium,希臘文則為ἀλέκτωρ φωνέω(alektor phoneo),這兩個字也都含有「雞叫」的意思。因此,我們或許可以解釋耶穌的話是說:「彼得,今晚在衛兵換班的角聲之前,你會三次不認我。」耶路撒冷的居民都知道角聲在凌晨三時吹奏,因此當晚彼得聽到角聲就想起了耶穌的話。

那使女第一次問彼得時,是問:「你應該不是這人的門徒吧?」她預期的答覆是否定的,因此彼得也就順勢否認了。但否認了一次,第二、第三次也就更不容易改口了。

不要論斷彼得的不認主
對於彼得不認主,有些人對彼得的表現都持有偏見,總是強調他的失敗和恥辱。不過我們應記住另一些事實。
我們不要忘記,除了約翰(如果他就是那個不知名的門徒),其餘的門徒都離棄耶穌逃逸,而彼得如何呢?只有他在客西馬尼園拔刀來對抗仇敵,只有他跟隨耶穌到最後。我們首先想到彼得的,不是他的失敗,而是眾人都逃逸之際,惟獨他有勇氣跟隨耶穌。惟獨具有最高勇氣的人,才可能遭遇到像彼得那樣的失敗。不錯,他是失敗了;然而他失敗時所遭遇的情況是其餘門徒所不敢面對的。彼得失敗,非因他是一個懦夫,而是由於他的勇敢。
不要因彼得否認主而輕看他,彼得基本上是對主是極其忠誠的,因為在面對數百名兵丁時,只有他敢挺身而出,想護衛耶穌;當耶穌被押走時,只有他及另一個門徒敢深入虎穴。

通過耶穌受世界的審判,我們來學習二項信仰的功課:

一、當我們是「標靶人物」,受到論斷、定罪時,必須學習耶穌「甘願的心」承受十字架的苦難

「標靶人物」耶穌、保羅...
一粒細沙,無意中闖入蚌的體內,細沙銳利的邊緣,割傷了蚌的身體。然而,蚌卻分泌出液體,將這粒細沙層層包覆,以包容來對待傷害,使細沙成為一粒光彩奪目、美麗的珍珠。
那原先污穢有害的沙子,因為受到那被它傷害生命之對付,竟然完全改變,成為閃耀美麗的珠子,代表純潔的光輝。不但如此,珍珠亦代表純潔勝過罪惡。所以東方人喜愛配戴珍珠,不僅是喜愛珍珠所象徵的純潔,更是喜愛蚌以包容的生命以善勝惡的意境。

馬太福音13:45 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貴重的珍珠。
珍珠不但指教會,教會是由基督徒所結合而成的,所以珍珠也是指每一位背十字架跟隨耶穌的基督徒。他們與主一同行走天路,一同承受從世界而來的傷害,一同用基督包容的愛,以純潔勝過罪惡。
「甘願的心」承受十字架的苦難,是耶穌留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信仰功課。成為基督徒跟隨耶穌,甘願扛起十字架,最終會在我們生命中顯示出耶穌基督與我們同行的恩典。


二、面對自我前科累累的軟弱,仍舊誠實信靠主耶穌
一般人都不願意將自己的軟弱或是犯罪說出來。但是,彼得三次不認主,為什麼這件事會被聖經記載下來?我想如果不是彼得自己的反省與見證,這件事情恐怕沒有人知道。彼得親自以見證的方式告訴初代信徒,讓大家知道他的軟弱和缺陷。為的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像他一樣,而應該在勇敢的時刻為基督挺身而出。
我們對上帝有懷疑、有軟弱,血氣行事、陷入試探,都在顯出我們人性的真實面。面對自我前科累累的軟弱,重要的是要對耶穌的愛有信心,要以實際的行動來說明,我們在孤獨中,仍舊倚靠聖靈的幫助完成上帝所託付的。
《德雷莎修女:來作我的光》(Mother Teresa︰Come Be My Light),該書第一次披露德雷莎修女與聽她告解神父之間的通信,在信中,她表達出在黑暗中服務而產生的信仰焦慮,甚至感受不到上帝的愛,感受不到上帝與她同在,也聽不到上帝的聲音。在她的生命中不但非常的孤單,甚至令她懷疑天堂是否真實,令她懷疑上帝是否存在。讀者們都為德雷莎修女的真情獨白感到震驚之餘。
《德雷莎修女︰來作我的光》,當中所公開的書信裏,德雷莎修女表白當初她聽到上帝的呼喚,要她走到最黑暗的地方,服侍最貧窮、最絕望的人,但當她按照意旨榮耀上帝之愛後,卻自此再聽不到祂的聲音。
以下讓我們閱讀她給一位神甫的幾封信,聆聽她內心的表白︰「請為我祈禱,讓我不要毀了上帝的工作……我內心是這樣的黑暗,彷彿一切都死了……」
「對於你來說,基督有特別的愛,但是,對我來說,沉默和空虛是如此巨大,乃至我張望卻甚麼也看不見,傾聽卻聽不到聲音……」
這些書信公開後,世人感到震驚,正由於德雷莎修女在內心的空虛和黑暗中掙扎,我們竟全不知情,而這掙扎狀態直至她去世一刻,也沒有消失。
德雷莎修女所經歷的懷疑、困惑,這是基督教傳統所稱之為「靈性休耕期」(Spiritually fallow period),而十六世紀西班牙的聖十字約翰更定義為「靈魂的暗夜」,這被視為靈魂的一個成長階段,每一個聖徒都要經歷在上帝缺席時,如何獨自成就上帝的工作。
當我們得知德雷莎修女的掙扎,都不禁會問,是甚麼力量支持她繼續,毫無間斷地在世界最貧困的角落工作超越半個世紀?
德雷莎修女踏上漫漫的靈魂長夜,在最黑暗的地方堅持手中的明燈,她可能在死亡的一刻仍然為人世間感到無比的空虛和痛苦,但她所折射的光芒正繼續鼓舞不少人,不要忘記人生更遠大的目標。
我們對上帝有懷疑、有軟弱,血氣行事、陷入試探,都在顯出我們人性的真實面。面對自我前科累累的軟弱,重要的是要對耶穌的愛有信心,要以實際的行動來說明,我們在孤獨中,仍舊倚靠聖靈的幫助完成上帝所託付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