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希伯來書 5:1-14

希伯來書 5:1-14 和合本
參、基督的超越性——比舊約眾祭司更美(4:14-7:28) 
一、基督是比亞倫更美的大祭司(4:14-5:10) 
1.是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4:14) 
2.是能體恤我們的大祭司(4:15-16) 
3.舊約大祭司的資格(5:1-3) 
A.是從人間選出的(5:1上) 
B.是站在神人之間(5:1中) 
C.是為獻祭而設立(5:1下) 
D.本身有軟弱的地方(5:2上) 
E.能體諒人的無知和犯錯(5:2下) 
F.為人民的罪獻祭(5:3) 
4.是上帝選召的大祭司(5:4-6) 
A.基督不是自取尊榮為大祭司,一如亞倫(5:4) 
B.基督從死裡復活而為大祭司,非同亞倫(5:5) 
C.基督照麥基洗德永遠大祭司,遠超亞倫(5:6) 
5.是順服上帝的大祭司(5:7-10) 
二、第三次警告及勸勉——停滯不前和叛道的危險(5:11-6:20) 
1.責備信仰停滯不前的信徒(5:11-14) 
A.對屬靈深奧的事遲鈍(5:11) 
B.在真道上不長進(5:12上) 
C.在靈命上不長大(5:12下-14) 
2.勸勉力臻成熟的地步(6:1-3) 
3.警戒切勿倒退及叛道(6:4-8) 
4.勸慰信徒更加慇懃有愛(6:9-12) 
A.對讀者的信任(6:9) 
B.對讀者的稱許(6:10) 
C.對讀者的期望(6:11-12) 
5.上帝的應許確實可靠(6:13-20) 
A.以亞伯拉罕為例(6:13-15) 
B.以上帝的「起誓」為證(6:16-17) 
C.生命之錨安全又可靠(6:18-20)

希伯來書的寫作背景與初代教會信徒遇到迫害有密切關係;當時已經有不少信徒因為遇到迫害而放棄信仰,也有不少信徒雖然沒有離棄信仰,但卻對信仰產生許多懷疑。有些信徒則是一直懷念當初他信耶穌基督的時候,所經歷到的許多奇蹟異能,如今沒有再看見這些景象,導致內心對信仰的事一直無法像當初那樣,有堅定的態度。
這種情形就像今天的信徒一樣,有的人來信耶穌基督,是因為生病時有人替他祈禱而得痊癒,因此,他就一直將信仰停留在當初生病祈禱得痊癒的認識。很多時候,看到今天的信徒在信仰上很馬虎,就會使我們更加懷念過去早期信徒那種敬虔專心敬拜上帝的態度,這種情形都在說明今天的信徒在信仰上的軟弱和退縮。但每個時代都有一個共同現象:初信的人對信仰的事比較執著,但經過三、四代後,除非自己有更深的體驗,否則在信仰的事上就會逐漸因著生活環境和工作的變遷而影響到原有對信仰的熱情。 

希伯來書就是寫給那些在信仰上已經是「老信徒」者讀的,為的是要鼓勵他們回到正確的信仰生活,也是勸勉他們不要輕易放棄原本已經領受到的福音信息,同時要他們在信仰的事上學習成長,這樣才不會永遠停留在當初接受到信仰的熱情,或是因為沒有成長導致的信仰軟弱,很容易受到誘惑而壞了所得到的恩典,那就非常可惜。 

怎樣讓我們的信仰能逐步成長?這個問題一直是教會歷史中不停地在探討的問題。我們可以這樣了解:信仰若是沒有成長、進步,這樣的信仰很快就會變成軟弱,更嚴重的是會消失它存在的功能,甚至是變了質。1517年10月31日的宗教改革就是要告訴我們沒有奠基在上帝的話語上,信仰就會墮落。 

5:1 凡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屬 神的事,為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或譯:要為罪獻上禮物和祭物)。
希伯來書的作者寫作的主要對象,是要寫給猶太人的基督徒看的,因此,本書信最大的特色就是提到有關舊約制度或是傳承的習俗甚多。在此,就是說明大祭司的主要工作事項。
但是,祭司制度有時卻因為罪惡與政治蒙上汙穢。在耶穌基督的時代,大祭司是由羅馬政府任命的,約翰福音18:12-14記載那年的大祭司是該亞法,他的岳父亞那原本是大祭司(主後1-14年),卻因為得罪了羅馬統治者格拉都(Valerius Gratus)而被廢掉大祭司的職位,由他的女婿該亞法從亞那的兒子以利亞撒(Eleazer)奪取到大祭司的職位。
會發生這樣的事,主要是與龐大的金錢誘惑有關,如果我們仔細讀福音書有關耶穌基督進入耶路撒冷聖殿,將那些販賣獻祭牲畜與兌換銀錢的商家桌椅、箱櫃等物品,全部都推翻倒地時,就會明白耶穌基督那些舉動並不是沒有禮貌,或是故意藐視生意人的態度,而是在那些商家、攤販的背後,有龐大金錢利益轉入大祭司和聖殿祭司群的手中,這一點才是耶穌基督最為忿怒的地方。
耶穌控訴這些祭司、宗教領袖將敬拜上帝的聖殿變成「賊窩」、「市場」,已經與敬拜的事完全不相關了。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希伯來書的作者雖然說「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其實在耶穌的時代,世襲的大祭司已經蕩然無存,主要還得看羅馬政府的意思。
5:2 他能體諒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為他自己也是被軟弱所困。
5:3 故此,他理當為百姓和自己獻祭贖罪。
5:4 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 神所召,像亞倫一樣。
5:5 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5:6 就如經上又有一處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
5:6引用詩篇110:4的詩歌,提到麥基洗德是「永遠作祭司」。由於希伯來書第7章都在討論麥基洗德的身份,因此,在這裡我們只稍微介紹麥基洗德。依照創世記14:17-24的記載,麥基洗德乃是撒冷王,他在亞伯拉罕打勝仗回來後,出來迎接亞伯拉罕。創世記的作者說這位麥基洗德乃是「至高者上帝的祭司撒冷王」,當他看到亞伯拉罕回來時,就祝福亞伯拉罕,而亞伯拉罕也從奪回的「戰利品中拿出十分之一送給麥基洗德」(創14:17-20)。希伯來書的作者在這裡引用麥基洗德作永遠的祭司,主要是要類比耶穌基督就是永遠的祭司,無論時代怎樣變遷,都需要耶穌基督,因為他就是上帝的兒子,是大祭司,他有永不改變的愛,為要救贖眾人回到上帝面前。
5:7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
5:8 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5:7-8似乎在描述耶穌基督受難前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根據路加福音22:44的記載,說耶穌基督用心懇切祈禱上帝,祈禱到「汗珠像大滴的血滴落在地上」。作為一個人,一個實實在在活在世上的人,面臨十字架殘酷刑罰的死亡來臨時,那種不安與恐懼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因此,馬太、馬可和路加這三本福音書描述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有這樣的一句話:「阿爸,我的父親哪,你凡事都能。求你把這苦杯移去;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可14:36)十字架的刑罰,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時代,是大家最害怕的,因為那是相當殘酷的一種刑罰,羅馬帝國特別用來刑罰那些在它看來是叛亂的份子。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就是被猶太人領袖用政治性的理由移送給羅馬統治者彼拉多(參考路加福音23:1-5),結果彼拉多將耶穌基督判決釘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基督當然知道那是很痛苦的刑罰,但他並沒有逃避。明知有苦難,耶穌基督還是順服上帝的旨意,這就是他在客西馬尼園祈禱的主要內容—只要照上帝的旨意,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

5:9 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

「得以完全(現代中文譯本:達到完全)」是指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就完成他為人類所犯的罪作獻祭牲品的目的。我們知道猶太人在贖罪日獻祭時,必須獻上兩隻公山羊作贖罪祭,一隻公綿羊作燒化祭獻在祭壇上(參考利未記16:5)。
獻祭的目的,是以牲祭的生命替代人的生命,表明用生命換取生命,也就是贖回的意思。獻祭後,就表明人的罪已經被贖回了,不再被當作有罪的人看待。在此,希伯來書的作者用猶太人相當熟悉的贖罪禮儀,表明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意義,就是替代所有的人的罪,完成了贖回人類的罪,所以這裡說「得以完全」。也因此,凡是相信且順從耶穌基督的人,就會永遠得救。
「根源」的意思是源頭、基礎、根本。換言之,耶穌基督乃是使人的罪得到赦免的根源、基礎。希伯來書的作者要提醒當時的猶太基督徒:如果沒有與耶穌基督接連在一起,就無法取得贖罪的根源。

5:10 並蒙 神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他為大祭司。
希伯來書的作者說耶穌基督就像麥基洗德一樣,是永遠作祭司。換言之,耶穌基督贖罪的功能,並不會受時間的限制,也沒有空間的隔閡,因為耶穌基督就是上帝救恩的記號,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因為耶穌基督的救恩是永遠的,且是為所有人類的。 

警戒叛道的人
5:11 論到麥基洗德,我們有好些話,並且難以解明,因為你們聽不進去。
5:12 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 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
5:13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
5:14 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