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2013受難週靈修特刊

2013受難週靈修特刊
黃春生牧師
一般人都以為聖誕節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期,那是錯誤的認知。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期是受難週,受難週是紀念耶穌基督進入耶路撒冷城之日,直到他被釘在十字架、死亡,緊接著就是耶穌基督的復活。復活節過後七個禮拜是聖靈降臨節,因為有聖靈降臨在耶穌的門徒身上,感動他們勇敢地見證耶穌復活信息,才有今天的基督教會。

基督教會重視受難週主要的原因,是要喚醒基督徒知道耶穌受難的意義,明白耶穌認同人並參與人類社會的苦難,祂背負著人類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因此,基督徒要學習耶穌榜樣的第一步,就是學習與苦難的人同苦難。缺少這樣的認識,就談不上是跟隨耶穌走天路。

因此,牧師每年的受難週都會邀請大家在這段期間不要外出旅遊,或參加任何喜慶宴樂,並以肅穆的態度記念耶穌基督的受難。為了就是要提醒大家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也學習與苦難的人同苦難。阿根廷樞機主教Bergoglio在3/13普獲選為第266任天主教教宗,他打破歷史,成為第一個選擇「方濟」為稱號的教宗。「方濟」這個名字象徵的意義包含「貧窮、謙卑、簡樸以及重建天主教會」。這也顯示教宗方濟是心繫飽受剝削、在社會邊緣掙扎的貧苦大眾。

教宗選擇「方濟」作為稱號,是為了效法亞西西的聖方濟(St. Francis of Assisi, 1181-1226),同時也是紀念耶穌會的創始者之一聖方濟(San Francisco Javier, 1506.4.7-1552.12.3)。耶穌曾經向當時住在聖達勉教會的聖方濟顯現,對他說,「去吧,方濟,修復我那在荒涼廢墟中的教會。」由此似乎也可看出,新教宗有意改革天主教會。特別是,期待教會成為熱愛貧窮人的教會,因此,他說:「a poor Church, for the poor.(神貧的教會服侍貧窮人)」,確實,教會存在的目的乃是保留了一個特別的地方給貧窮、失去公民權、社會邊緣弱勢以及遭到不公義對待的人。3/19新教宗發表就任詞呼籲世人要保護窮人及所有被造物,並說到教宗「必須張開雙臂,保護所有神的子民,充滿溫情地擁抱全人類,特別是那些最貧窮的、最弱勢的、最卑微的,即飢餓的、乾渴的、做客旅的、赤身露體的、生病的、在監裏的。」確實,與苦難的人同苦難,正是紀念受難週的重要信仰態度。









受難週與主同行靈修經文如下: 
日子
事件
經文參考
禮拜日
棕樹日
眾人沿途鋪棕樹枝,迎接耶穌騎驢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
21:1-11;可11:1-10;路19:29-40;約12:12-19
禮拜一
訓誨日
耶穌潔淨聖殿。
21:12-13;可11:15-17;路19:45-46
禮拜二
辯惑日
在聖殿裡,耶穌的權柄受到挑戰。
21:23-27;可11:27-33;路20:1-8
耶穌用比喻來教訓人,與猶太領袖對質。
21:28-23:36;可12:1-40;路20:9-47
希臘人求見耶穌。
12:20-26
耶穌在橄欖山上講道。
24-25章;可13章;路21:5-38
猶大同意出賣耶穌。
26:14-16;可14:10-11;路22:3-6
禮拜三
退修日
聖經沒有提到耶穌在這天做了些甚麼,祂大概是留在伯大尼,與門徒一起。

禮拜四
洗足日
聖餐日
耶穌與門徒共進最後晚餐。
26:26-29;可14:22-25;路22:14-20
耶穌在樓房裡向門徒說話。
13-17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裡祈禱。
26:36-46;可14:32-42;路22:39-46;約18:1
耶穌被賣、被捕。
26:47-56;可14:43-52;路22:47-53;約18:2-12
禮拜五
受難日
猶太和羅馬當局連夜審判耶穌。
26:57-27:211-31;可14:53-15:20;路22:54-23:25;約18:13-19:16
天亮雞啼前,彼得不認耶穌。
27:31-56;可15:20-41;路23:26-49;約19:17-30
上午9:00耶穌被釘。
中午12:00-15:00遍地黑暗。
耶穌斷氣,17:00前羅馬兵槍刺耶穌身體。
18:00日落前,亞利馬太的約瑟領屍。
15:24;路23:33;約19:18
27:45;可15:33;路23:44-45
19:31-37
27:57-60;可15:42-46;路23:50-54;約19:38
禮拜六
墳墓日
猶太人守安息日,羅馬軍隊看守墳墓。
27:62-66
禮拜日
復活日
耶穌復活。
28:1-10;可16:1-11;路24:1-12;約20:1-18


今年牧師帶領大家以合一的主題來關心苦難的世界,根據約翰福音第17章的記載,耶穌在受難之前最重要的祈禱主題就是合一,因此今年受難週就以「合一在祢手中」為靈修主題。

棕樹日:3月24日(禮拜日) 
主題:在祢手中合而為一
經文:以西結書37:5-19,22-24a;約翰福音17:1-26

基督徒是蒙上主選召,在充滿各種分隔和疏離的世界,成為上主堅定、和好之愛的工具。我們是屬基督的肢體,被派遣進入世界中,在世界成為可看見、可摸到的基督身體的一部分。基督為祂門徒能夠完成此項使命而祈禱:願眾人都合而為一,為叫世界相信祂。

基督徒之間的分歧,嚴重傷害了我們在世界面前做見證的能力。就像在許多其他國家一樣,以衝突的聲音宣講基督的福音,以不諧和的方式宣講好消息。人們很容易會把目前的分歧,及隨之而有的各種衝突看作是我們基督教歷史的自然遺產,而不是對上主在基督內使世界與自己和好之訊息的內在矛盾。

以西結看見有兩塊木頭,刻著古代以色列分裂王國的名字,它們在上主的手中合而為一,這是一個很強烈的異象,表示上主能促成和好,使壁壘分明的分裂子民達成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這隱喻對分裂的基督徒有高度的呼召,預表和好的根源是教會宣講的中心。在做成基督的十字架的兩塊木頭上,歷史的主親自承擔了人類的創傷與分裂。在十字架上基督把自己完全奉獻作活祭,因而把人類的罪與上主不變的救贖的愛結合在一起。成為基督徒就是在這個死亡中受洗,主經由死亡,在祂無限的慈悲中,把受傷人類的名字銘刻在十字架的木頭上,使我們與祂結合,並恢復我們與上主的關係及我們彼此間的關係。

基督徒合一的基礎是我們都屬於基督,屬於上主。我們將因為更加地皈依基督而發現我們自己藉聖靈的力量彼此和解了。為基督徒合一祈禱就是承認我們信靠上主,讓自己完全向聖靈的主敞開。連同我們為促進合一所作的其他各種努力──對話、共同的見證、使命──,在合一的祈禱下,聖靈使在基督裡的和好,更清晰地彰顯在這世界上。

祈禱:慈悲的上主,祢在基督裡愛了我們,寬恕了我們,祢願意全人類在祢救贖的聖愛中彼此和好。請祢仁慈地關注所有為促進基督徒彼此合一而工作和祈禱的百姓。恩賜我們在祢的愛中成為兄弟姊妹。求使我們合而為一,在祢的手中成為一體。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祈禱,阿們。

訓誨日:3月25日(禮拜一) 
主題: 人也不再學習戰鬥
經文:以賽亞書2:1-4

戰爭與暴力仍是阻礙上主所願人類合一的主要障礙。戰爭與暴力是來自我們內在未治癒的分裂,也是人類傲慢的結果,讓我們無法回到我們存在的真正基礎之上。

什麼能終止戰爭與暴力的循環?耶穌給我們彰顯出這種力量—即使在最惡劣環境中也能阻止暴力與不義的惡性循環的力量。耶穌的門徒們對暴力與憤怒的反應是按照世界的方式,相反地,耶穌卻教導他們放棄暴力(太26:51-52)。

耶穌啟示了有關人類暴力的真相。祂忠於天父,死在十字架上,為救我們脫離罪惡與死亡。十字架透露了人性本質上的矛盾與衝突。耶穌殘暴的死亡標示了一項新創造的開始,把人性的罪、暴力、戰爭都釘在這個十字架上。

耶穌基督教導一種非暴力,它的基礎更超過人道主義。祂教導上主創造與重建,及對一個新天新地最後降臨的盼望和信心。這個盼望,建基於耶穌戰勝十字架上之死亡的終極勝利,鼓勵我們堅持尋求基督徒的合一,及奮力抵抗各種形式的戰爭、暴力。

祈禱:主啊,祢為了全人類的合一在十字架上奉獻了自己,我們把我們被自大、傲慢、虛榮、憤怒所毀傷的人性奉獻給祢。
主啊,不要拋棄祢受壓迫的子民,他們遭受各種形式的暴力、憤怒、仇恨,他們是錯誤信念和衝突的意識型態的受害者。
主啊,請伸出慈悲的手,照顧祢的子民,使我們得以享受祢於創造中所賦予的平安、喜樂。
主啊,願祢恩賜我們基督信徒共同努力,以實現祢的正義,而不是我們的正義。
請賜給我們勇氣去幫助別人擔起他們的十字架,而不是把我們的十字架放在他們的肩上。
主啊,教導我們不要以仇恨,而要以愛心來對待仇人的智慧。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祈禱,阿們。

辯惑日:3月26日(禮拜二) 
主題:釋放的禧年打破經濟的不義與貧窮
經文:利未記25:8-14;提摩太前書6:9-10

我們祈求天國的來臨。我們渴望人們──尤其是最窮苦的人得享禧年的世界。但是今日世界的經濟制度使窮人的處境更為惡劣,使社會呈現顯著的不平等。今天全世界社會都面對日益嚴重的勞工不穩定性及其後果。對經濟利益(市場)的盲目追逐,如提摩太前書所說,貪愛錢財成了「萬惡的根源」。在此情況下,教會能做什麼?該做什麼?我們來看看耶穌對禧年使命的定義與教導。

根據利未記的經文,在禧年要宣告釋放;經濟性的移民(外籍勞工)可以回到他們的家鄉和家庭;如果有人失去了他的財產,他也能以外籍居民身分與民眾同住。金錢借貸不可收取利息,食物販售不可牟利。

禧年含有社會倫理,釋放奴隸,讓他們返鄉,恢復財經權利,撤銷債權。對不公社會結構的受害者而言,這表示回歸法律和恢復他們維生的方法。

今日的世界,把「更多的錢」看作最高價值、地位和人生目標,這只會導向死亡。作為教會,我們被呼召要反其道而行,彰顯出禧年釋放與共榮的精神,追隨基督,傳揚這項好消息。當基督徒經驗到分裂被治癒時,他們對於傷害人類與萬物的其他分裂就會更加敏感。

祈禱:公義的上主,世界上有些地方食物滿溢、浪費,有些地方卻匱乏、挨餓、患病。主耶穌和平的君王,在這世上有人藉暴力與戰爭來牟利,而其他人卻因此被迫離開家園成了難民。

願悲憫的上主,請幫助我們明白我們不能單靠金錢而活,但我們能靠上主的話語而活。請幫助我們了解,除非愛上主和服從祂的旨意與教導,否則我們無法獲得真正的生命和繁榮。因主耶穌基督的慈愛,我們祈禱,阿們。

退修日:3月27日(禮拜三) 
主題:上主的管家保護受造界 
經文:創世記1:31-2:3;羅馬書8:18-23;馬太福音13:31-32

上主以智慧和愛創造了我們的世界,當祂完成了創世的偉大工程,上主看一切都好。可是今天世界面對嚴重生態危機。大地受到全球暖化之害,這是我們過度消耗能源的結果。我們地球上森林覆蓋的面積,在過去四十年減少了百分之五十,而沙漠卻加速擴展。四分之三的海洋生物已經消失。每一天都有百種以上的生物絕種,生物種類變少對人類本身是嚴重的傷害。我們可以跟使徒保羅一起肯定地說:受造物被屈服於毀滅的勢力,有如產痛般呻吟。

我們不能否認,人類對環境破壞負有重大責任。他們不受控制的貪婪使整個受造物蒙上死亡的陰影。基督徒是背上主呼召成為世上的管家,我們必須團結在一起,盡最大努力來拯救受造物。面對如此龐大的任務,我們必須合一、匯聚在一起,才能保護造物主的工程。在耶穌的比喻和教導中,不可能看不出來自然元素所佔的中心位置。耶穌即使對所有種子中最小的,也表現極大的尊敬。以聖經對萬物的看法作為肯定,基督徒能以同一的聲音在當今對有關地球未來的反省上作出貢獻。

祈禱:上主,我們的創造者,世界因祢的聖言而受造,祢看它一切都好。但是今天,我們正在散佈死亡並破壞我們的環境。請幫助我們能因我們的貪婪而懺悔;幫助我們關心祢所創造的一切。我們渴望合一,匯聚力量來保護祢所創造的萬物。奉主耶穌得勝的尊名祈禱,阿們。

洗足日/聖餐日:3月28日(禮拜四) 
主題:除去合一的障礙─歧視與偏見
經文:以賽亞書58:6-12;加拉太書3:26-29;路加福音18:9-14

在起初,上主按照祂的形象造人。但是當罪惡進入了男人、女人的心中後,從此,我們就築起了各種的偏見。有的地方是種族或族群的認同,有的地方是性別認同或僅僅因為男、女的區別就有歧視。有的地方只是因為殘障或屬於某個宗教就會被排斥。所有歧視的因素都是抹殺人性的,也是衝突和重大痛苦的來源。

耶穌在世傳道時,祂表現出對所有男人、女人的共同人性特別敏感。祂責斥所有的歧視與傲慢,甚至自視為義人或虔誠者的心中(路加福音18:9-14),仍充斥傲慢與鄙視。

詩篇133篇把與弟兄姊妹共享的生活之樂,比作珍貴的油或黑門山的甘露。每次我們在合一的聚會中,放下那些具有罪惡性的偏見與傲慢時,我們就能嚐到弟兄姊妹同聚的喜樂。

重建全人類的合一是所有基督徒的共同使命。我們必須共同對抗歧視,也反省自己的偏見。這也是我們的共同盼望,因為眾人在基督裡只是一個,再也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

祈禱:主啊,請幫助我們認識傷害社會的種種歧視、排斥、冷漠與傲慢,請祢引導我們的眼光與意念,幫助我們察覺我們自己的偏見。請祢教導我們除去所有的鄙視,而嚐到彼此相愛與接納的喜樂。因著耶穌赦免的愛,我們如此祈禱,阿們。

受難日:3月29日(禮拜五) 
主題:求主醫治與紀念 
經文:列王記下20:1-6;雅各書5:13-15;馬可福音10:46-52

耶穌每次遇到病人,都願意治癒他們!教會雖然分裂,但是我們全都覺察到主耶穌對病人的慈悲。基督徒一直都追隨祂的榜樣,醫治病人,設立醫院、診療所,從事醫療救助,不但醫治世人的身體,也關懷世人的靈魂。

然而,這個回應並非顯然可見;健康的人把健康當成理所當然的事,而忘卻了那些因疾病或殘障而不能參與社會正常生活的人。而病人呢?他們可能感覺與上主隔絕,沒有祂的臨在、祝福和治癒的力量。

猶大王希西家深厚的靈性支持他渡過病痛。在悲傷的時刻,他說出了提醒上主不要忘記自己恩寵的話語。是的,受苦的人甚至會引用聖經來哭求上主或與上主爭論:祢為什麼捨棄我?如果人與上主建立了穩固、真誠的關係,以信賴和順利時的感恩為基礎,那麼在需要時也能在祈禱中表達悲傷、痛苦或憤怒。

病人並非只是接受照顧的對象;相反地,他們是信心的僕人,在馬可福音的故事中門徒們必須學習的對象。門徒們想要跟耶穌直接繼續趕路;沒有人注意在人群外圍的病患。當他呼喊時,打擾了門徒們的行程。我們習慣照顧病人,卻不習慣他們的大聲呼喊和干擾。今天,他們的呼喊可能是貧窮國家要求醫藥的提供,這要求我們反省關於專利和利潤的問題。想阻止瞎子接近耶穌的門徒們,必須成為主的使者,他的反應是不同的、是關心的:來吧,祂在叫你。

只有在門徒們把病人帶到耶穌面前時,他們才了解耶穌要什麼:跟病人相遇、談話,問他有什麼需要。當病人透過在基督裡與他們的弟兄姊妹的關係,而經驗到上主的臨在時,一個能醫治人的教會就能成長。

祈禱:上主,當人們在病痛中向祢呼喊時,請祢垂聽。願健康的人能有感恩的心,願他們以愛心和張開的雙手為病人服務。上主,讓我們都能生活在祢的恩典和照料中,成為一個真正能醫治人的信仰團契,讓病人、窮困的人經歷主耶穌的慈愛與醫治。因著主耶穌對我們的慈愛,我們如此懇求,阿們。

墳墓日:3月30日(禮拜六) 
主題:促進和平的宗教對話 
經文:以賽亞書25:6-9;馬可福音7:24-30;羅馬書2:12-16

自古以來不同宗教之間的衝突暴力不斷,但先知以賽亞給我們一幅末後的美景。以賽亞說到,在一片讚美聲中,所有的眼淚被抹去,豐盛的饗宴給萬邦萬民備好了!他又說,有一天,地上所有的人民將讚美上主,讚美祂所賜的救贖。我們所等待的主,是以賽亞讚美詩中所說的永恆盛宴的主人。

當耶穌遇見一位非猶太族的婦女,請求醫治她的女兒時,祂起初拒絕了,用的字眼還讓人驚訝。但這位婦女堅持不退,還用同樣的字眼:「可是小狗在桌子底下,也可吃孩子們的碎屑呢!」耶穌肯定她的了解,她了解耶穌的使命對猶太人和非猶太人是一樣的,耶穌就請她回去,並應許她的女兒會得到醫治。

當基督各教派致力於彼此的對話,以促進基督徒的合一之外,近年來,對話也在不同的宗教間展開,尤其是與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這種和平的對話,不但啟發人心,也助長彼此間的尊重和良好關係,在有衝突的地方建立和平。如果我們基督徒,因對基督的信,在對抗偏見與暴力上能團結一致作出共同的見證,那就會更為有效。如果我們注意聆聽不同宗教的弟兄姊妹,我們將更了解上主對全人類的愛與包容。

與其他基督徒的對話不應該導致喪失他原本的身分,而應該樂於順從耶穌,致力彼此合一,就像祂與父是一體的。合一不會在一、兩天內到來;同樣地,跟其他信仰者的對話、合一,仍有漫長的路要走,但我們最終要向著愛與救贖的共同目標前進。

祈禱:我們的上主,耶穌基督,為了我們從祢的聖經中所得到的智慧,我們感謝祢。懇求祢賜給我們勇氣,能對不同基督教派和其他宗教人士打開心胸;請祢賜給我們恩賜以克服冷漠、偏見和仇恨的障礙;讓我們能預先窺見在最後日子的光榮,基督徒走在一起,走向終末的盛宴,眼淚與紛爭已在愛中被克服了。奉我們救贖主耶穌基督的名祈禱,阿們。

復活日:3月31日(禮拜日) 
主題:盼望始於萬物的更新 
經文:啟示錄21:1-5a;以西結書37:1-14;馬太福音5:1-12;啟示錄21:1-5

聖經終末的信息是盼望,上主最後一句話不是審判,而是新的創造。雖然現今,我們是活在有各種隔離、對立的世界之中。但是教會仍抱持著盼望,不是因為人類能做什麼,而在於上主要把破碎的世界轉變成合一、完整,把致死的仇恨轉變成賦予生命的愛的希望。

即使在受苦最深重的地方,基督徒也能繼續地懷抱著盼望,因為盼望乃因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啟示給我們的上主不變的愛。盼望與基督一同從墳墓中復活、升起,死亡和死亡的力量被征服了;盼望隨著聖靈降臨而擴張,祂使大地煥然一新。復活的基督是一種新的、真正的生命的開始。祂的復活宣告了舊秩序的終結,播下了新而永恆的創造的種子,一切都將在祂裡面和好,上主將成為萬有中的萬有。

看,我更新了一切。基督徒的盼望始於萬物的更新,它完成上主起初創造時的計畫。在啟示錄第21章裡,上主沒有說「我要創造新的事物」,而是說「我要更新一切」。基督徒的盼望並不是長期被動地等待世界的終結,而是期待這種更新,它始於基督復活和聖靈降臨之時。這不是盼望世界末日的崩解,而是期待我們已知的世界的根本改變。上主更新萬物的開始,使世界的罪惡、撕裂終結,將萬物改變成為能分享上主永恆的榮耀。

當基督徒聚在一起為合一祈禱,他們是受到這種偉大的盼望所推動和支持。為合一祈禱的力量是來自上主更新萬物的力量;它的智慧是來自聖靈,祂對枯骨呼氣,就帶給他們生命,使他們復活;它的正直,是在於我們對上主的旨意完全敞開,成為合一的工具,這是基督對祂的門徒的旨意。

祈禱:慈愛的上主,無論是痛苦或紛擾,祢總是和我們在一起,而且直到世界的終結。請幫助我們成為充滿盼望的子民,行在真理,合一在祢的愛中,參與祢更新萬物的偉大計畫。奉復活的救主耶穌基督的名祈禱,阿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