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創世記23:1-20

經文進度:創世記23:1-20 現代中文譯本
這一章描述以色列第一位族長亞伯拉罕歷史的結束,主題卻是放在亞伯拉罕的妻子莎拉身上,主因是用錢向赫人買得一塊「土地」的故事。
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主要有兩項: 一、賜給亞伯拉罕成為大族、大國。 二、賜給他一片廣大的土地—迦南地。在亞伯拉罕走入歷史的時刻,我們終於看到一小片「土地」,而且是墓地。
所購得的土地,後來也變成亞伯拉罕的子孫所共同埋葬的地方,包括亞伯拉罕自己(創世記25:19),他的兒子以撒(創世記35:29),媳婦利百加和孫媳婦麗亞(創世記49:31),以及孫子雅各(創世記50:13)。目前在這塊地上有伊斯蘭教徒所蓋的清真寺來紀念亞伯拉罕。而亞伯拉罕卻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共同的信仰之父。不過這塊墳地因為是屬於巴勒斯坦所管,一般人和觀光客很難得到許可進入參觀或訪問。
創 23:1莎拉在世享壽一百二十七歲。
莎拉活了127歲。創世記6:3說:「人既然是屬肉體的,我的靈不永遠住在他們裡面;所以他們的壽命不得超過一百二十歲。」將這二節比較就會發現,莎拉活了127歲,是屬於很有福氣的。按照猶太民族對數字的看法,莎拉的歲數可以用「十」的倍數,以及「七」來計算,因此作者要告訴我們莎拉在有生之年非常的有福氣,她不僅生育了孩子以撒,而且還活到非常好的年歲才去世。總是親情的不捨,亞伯拉罕為莎拉哀慟號哭。
創 23:2她死在迦南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亞伯拉罕為她哀慟號哭。
基列.亞巴,意思是「亞巴城」,依照約書亞記的記載,這是希伯崙的另一個名稱。居住在此城的亞巴人是亞衲族中最強大的一族(約書亞記14:15)。
希伯崙麥比拉洞位置
希伯崙位於耶路撒冷以南32公里的猶太山地之上,海拔930公尺(3050英呎),比耶路撒冷的地勢762公尺(2500英呎) 還要高。亞伯拉罕和姪子羅得分開之後,就遷移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居住,在這裡他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創13:18) ,和上帝建立了很親密的交通;並且他人生大部份的歲月都在此度過的。
希伯崙另一個名字叫基列.亞巴(書14:15),基列意思是「城」,亞巴是「四」,是指四個彼此為鄰的盟邦城市,其他三個盟邦城市是幔利、以實各、亞乃,它們曾和亞伯拉罕結盟(創14:13,24)。
歷史上的希伯崙(希伯來語:חֶבְרוֹן‎,意思是結盟、同盟):
希伯崙的阿拉伯語名稱「إبراهيم الخليل‎」,意為「朋友易卜拉欣」,根據伊斯蘭教教義,安拉(上帝)選擇易卜拉欣(亞伯拉罕)作為他的朋友。創世記18章也記載,耶和華上帝親自來到這裡,拜訪祂的老朋友亞伯拉罕,在這裡一起吃喝談話,共度一段很溫馨美好的時刻。
根據《創世記》記載,亞伯拉罕購買了這個洞和周圍的田地,安葬妻子撒拉,隨後、亞伯拉罕、以撒、利百加、雅各和利亞都安葬於此(只有拉結安葬在伯利恆城外)。因此,猶太人稱該市為「列祖之城」,在猶太教4個聖城中排名第二位,另外三個聖城是耶路撒冷、提比里亞(Tiberias)和采法特。
提比里亞(Tiberias)建於公元20年,由大希律王的兒子、加利利行省的分封王安提帕·希律於Rakkat的廢墟上所建,並成為加利利行省的省會。「提比里亞」的名字源自當時羅馬帝國的君主提庇留。猶太傳統相信彌賽亞在當地崛起,而猶太公會亦會在當地復興。
采法特(Safed),據說是洪水之後挪亞兒子所建的第一座城鎮,此地也是猶太神祕主義Kabbalah的中心。
1.亞伯拉罕蒙神呼召離開偶像之地,來到示劍,經過伯特利,住於希伯崙。
2.亞伯拉罕與上帝交談如密友,得著地和後裔的應許。
3.亞伯拉罕為羅得爭戰,也為他代求。
4.以撒度過了一生,雅各脫開一切的轄制與霸佔,安靜在上帝面前二十年。
5.亞伯拉罕將撒拉葬於希伯倫的麥比拉洞。
6.家族墓園,亞伯拉罕、以撒、利百加、雅各和利亞埋葬於此。
7.迦勒和約書亞窺探美地,立志專心跟從耶和華。當摩西遣派探子窺探迦南地時,所窺探的地方就是希伯崙(民數記14:21-24);約書亞征服迦南地後,把希伯崙分給迦勒為業(書14:13)。
8.大衛被上帝設立,受膏作猶大家的王。大衛王位攻取耶路撒冷之前,以希伯崙為國都(撒下2:4)。
9.歷史上希伯崙,雖然屢次遭摧毀、被占據,猶太人將希伯崙視為列祖之城。
創 23:3亞伯拉罕離開停放妻子屍體的地方,來到赫人那裏,說:
赫人是住在希伯崙地區的原住民,生性強悍。很可能是今天敘利亞、巴勒斯坦人的祖先。也就是聖經時代所通稱的迦南人。不過也有的學者認為應該是今天的土耳其人。
創 23:4「我是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族人;請賣一塊墳地給我,好讓我埋葬妻子。」
在當時,殷勤接待客旅是很重要的品格。這項規定很嚴,即使是敵人也會在夜晚收留敵人,也不會傷害。這項美德甚至在初代教會仍受重視,希伯來書13:2如此教導「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論到對鄰舍的愛,耶穌更說了「好心的撒瑪利亞人(good samaritan)」的故事,成為基督徒一項很重要的德性。
亞伯拉罕說自己是「寄居的外族人」,這句話讓我們知道,此時亞伯拉罕還沒有自己的土地、田園。亞伯拉罕自從離開故鄉後,一直過著遊牧的生活,算一算也有62年。他們來到這地區也是暫時性的,因為上帝尚未完成賜給他土地的應許。
寄居者對當地的事物是不能過問,因為他如同一個流浪者。能夠被收留在他們的中間已經算是不錯的際遇了,這也讓我們看到當地人的良善,願意接待游牧的寄居者。若要仔細算,在此可算是亞伯拉罕第二次用錢買土地,第一次其實是買水井,是他用七隻小母羊向亞比米勒換來的(創21:27-31)。這一次才算是真的買土地。
亞伯拉罕買土地,不是為了長久定居,乃是為了作為埋葬妻子莎拉的墓地。這也是這一章的重點,在說明亞伯拉罕並不用武力奪取土地,乃是用他的財富購買的。或許我們會問,他既然有錢,為何不買多一點的土地,何必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了解:亞伯拉罕很清楚上帝要賜給他土地,所以他不必為土地的事情操煩、擔心。
若回憶之前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就會發現亞伯拉罕的信心,表現在他對上帝的等候。上帝對他的應許主要有二:一、子孫要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此事亞伯拉罕等了25年,才看到「一粒沙」。二、要成為大國。等了62年,才得到一個墓地。這與現代人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現代人講求的是,希望向上帝祈求,馬上就可看到神蹟的出現;向上帝所提的困惑,馬上要得到答案。現代人常看一時,而忽略信仰的永恆意義,這是很可惜地。現在,我們看到亞伯拉罕等了25年,才看到「一粒沙」,等了62年,才得到一個墓園。但是,他不看一時,而是信靠上帝,所看的是永遠的意義,是永生的祝福。
創 23:5他們說:
創 23:6「先生,請聽!在我們眼中,你是一位偉大的人物。請在我們最好的墳地上埋葬你的妻子;誰都願意給你墳地埋葬她。」
創 23:7亞伯拉罕就起來向他們下拜,
創 23:8說:「如果你們願意我在這裏葬我的妻子,請你們叫瑣轄的兒子以弗崙
創 23:9把麥比拉洞賣給我,那洞就在他田地的盡頭。請他在你們面前按實價把那洞賣給我,好讓我用作墳地。」

麥比拉洞上的神龕造型
麥比拉洞口
麥比拉洞是撒拉死後,亞伯拉罕向赫人以弗崙買下的,用來埋葬撒拉的墳墓(創23:2,19-20),後來成了家族墓園,亞伯拉罕和撒拉;以撒和利百加;以及雅各和利亞也都安葬在這裡(創49:29-32)。今日的建築物因歷史因素,被分開兩部份,分別由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所管理。比較大的作為伊斯蘭教的回教寺,比較小的成為猶太教會堂。以撒和利百加的墳墓在回教寺裡;亞伯拉罕和撒拉,以及雅各和利亞的石棺分置猶太教會堂的內室左右兩邊,各據一方,石棺上舖上絨布。由於是猶太人列祖的墳墓,所以管制很嚴格,基本上不開放參觀。
亞伯拉罕的棺塚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名字,乃是永生上帝的神聖名字所組成的。上帝說:『我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這意思是說,上帝是活人的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太22:32)
Cave of Machpelah.
Cave of Machpelah,麥比拉洞猶太會堂
麥比拉洞上的伊斯蘭清真寺
Inside Cave of the Patriarchs
以撒、麗百加的墳塚
創 23:10以弗崙跟其他赫人一起坐在城門口聚會的地方;他在大家面前回答,讓進城的人都能聽到。他說:
創 23:11「先生,請聽!我要把那整塊田地連同田裏的洞送給你;我在同胞面前把它送給你,讓你埋葬你的妻子。」
創 23:12但是,亞伯拉罕在赫人面前下拜,
創 23:13並且對以弗崙說話,讓每一個人都能聽見。他說:「請聽,我要買整塊田地,請你把錢收下,我就把妻子葬在那裏。」
創 23:14以弗崙回答:
創 23:15「先生,那塊地不過值四百塊銀子,你我之間,那算得了甚麼?請把你的妻子葬在那裏吧!」
創 23:16亞伯拉罕同意,就按照以弗崙在大家面前說出來的價錢,用當時商人通用的秤稱了四百塊銀子給他。
創 23:17這樣,以弗崙在幔利東邊麥比拉的那地產就屬於亞伯拉罕了;這地產包括田地,以及裏面的洞,和所有的樹木。
創 23:18聚集在城門口的那些赫人,都承認這地產屬於亞伯拉罕。
創 23:19於是,亞伯拉罕把妻子莎拉葬在迦南地幔利東邊麥比拉那洞裏(幔利就是希伯崙)。
創 23:20原來屬於赫人的那塊田地和田裏的洞,從此成為亞伯拉罕的私有墳地。

沒有留言: